●歐盟或向逾400項美國商品徵收關稅,成本料轉嫁消費者。 彭博社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對全球大多數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歐盟遭加徵20%,在美方宣布暫緩實施90天後,歐盟也同意暫緩反制措施90天,以爭取談判空間。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報道,歐盟委員會周一(4月14日)公布一份涵蓋逾400項美國商品的清單,包括廁紙、眼部化妝品及大豆等,表示若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未能成功,將對有關產品實施報復性關稅,且大多數將被加徵25%額外關稅,另有約1,300項產品可能在7月中或稍後面臨更高進口稅。

歐盟執委會發聲明稱,歐盟已暫停對美方不合理貿易關稅的反制行動,以便為歐美雙方談判留出時間與空間。若談判未達成令人滿意的結果,歐盟將立即啟動反制措施。儘管最新清單大致避開美國對歐出口額最高的產品,但仍波及部分重要項目。根據歐盟以2023年美方官方數據推算,美國對歐洲出口前5大項目分別為石油與天然氣、藥物與醫療用品、航空產品與零件、醫療設備與供應品,以及汽車,而大豆為美國對歐最大農業出口項目。

堅果新鮮水果同受影響

此次歐盟關稅清單中,電單車與大豆皆被列入,或面臨25%關稅,其餘受影響的美國農產品還包括堅果與新鮮水果。此外,歐盟可能將再推出更多報復措施,目前正研究擬對美國加徵汽車關稅及對等關稅的回應對策。

法國總理貝魯周二表示,美國的貿易夥伴被迫採取報復措施,而這些反制行動本身亦存在風險。他說:「美國總統點燃全球貿易戰的導火線,毫無預警地掀起一場關稅風暴,其後果將持續發酵,短期內難以平息。」

歐美初步談判進展甚微

分管貿易和經濟安全事務的歐盟委員謝夫喬維奇,周一在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會談,討論如何取消美國徵收的對等關稅,以及鋼鋁和汽車關稅。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稱,在兩小時會談中,雙方在彌合貿易分歧方面進展甚微,特朗普政府官員表示美國對歐盟徵收的大部分關稅不會取消,包括對等關稅及針對汽車和金屬等行業的其他關稅。

兩名歐盟外交官也證實,美方明確告知歐盟即使雙方談判結束後,美方將保留一定程度的關稅,但美方沒有說明歐盟該如何做才能降低這些關稅,讓歐盟方面一頭霧水。歐盟外交官抱怨稱,特朗普政府內部的混亂局面,讓人很難分辨哪些是真正的政策意圖,哪些只是談判策略,「他們經常改變態度,也很難區分誰有權力說話,誰的話毫無影響力。保持緊張局勢,讓一切都處於『臨時』狀態,幾乎已成為常態。」

歐盟委員會呼籲美國明確闡述其具體要求,歐盟貿易事務發言人吉爾說:「歐盟正盡自己的力量,現在美國有必要明確自己的立場。正如每次談判一樣,這必須是雙向的。」吉爾稱,謝夫喬維奇重申歐美互免工業品關稅的提議,據悉美方已拒絕。

美擬施壓貿易夥伴孤立中國 美媒:盟友心寒不急於站隊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計劃利用正在進行的關稅談判,向美國貿易夥伴施壓,以限制他們與中國的經濟往來,藉此孤立中國。然而分析指出美國盟友現時對美有極大疑慮,因此不急於站隊,意味特朗普的策略或難以得逞。

●特朗普種種舉動反令盟友加強對華合作。圖為南京港口。 法新社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美國要求相關國家實施的措施,可能包括禁止中國貨物經由這些國家運輸、阻止中國企業在其領土設立工廠以規避美關稅,以及不購買中國的工業品等,但具體要求或會依據每個國家與中國的經濟互動程度而有所區別。特朗普認為,這樣做可減少中國在談判桌上的籌碼。

知情人士披露,美國官員在與一些國家的早期談判中,提出這一想法。特朗普周二(4月15日)接受霍士新聞訪問時,亦暗示這一策略。該策略幕後策劃者之一是美國財長貝森特,他於4月6日在海湖莊園的會議上向特朗普提出該想法,稱美國可透過向貿易夥伴施壓,阻止中國企業規避美國的關稅政策、出口管制和其他經濟限制。

然而《華爾街日報》指出,特朗普近期對美國盟友的舉動,令他們並不急於選邊站。特朗普在宣布對等關稅時,並未將美國盟友排除在外,甚至此前特朗普已處處針對盟友,包括覬覦格陵蘭島、揚言要加拿大成為第51個州份,以及將歐盟形容為「搞砸美國」的組織等。

盟友加強對華合作

該報強調,特朗普的種種舉動,反而令其盟友加強對華合作。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特朗普加徵關稅後不久,便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通電話,中歐雙方現時亦已就電動車談判開始接觸。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近期亦訪華,旨在促進中歐經貿合作。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教授提迪南分析稱,現時實際上是作為美國盟友的最差時期,因特朗普及其團隊認為盟友佔美國更多便宜,「從中長期來看,美國正在疏遠夥伴國家。」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擔任澳洲總理的特恩布爾表示,「美國已破壞與盟友的關係,我們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擁有共同的價值觀」。

美限制H20芯片售華 英偉達或一季損失426億

美國芯片製造商Nvidia(英偉達)發布通知,指美國政府上周三(4月9日)告知,對中國出口H20芯片需要許可證,此後又於周一告知這些規定將無限期實施,該新規預計將導致Nvidia在本財政季度損失約55億美元(約426.7億港元),涉及H20的庫存、採購承諾和相關儲備。

●黃仁勳一向反對限制對華出口的做法。資料圖片

早在2022年10月,美國政府已實施一系列芯片出口限制措施,且後續不斷收緊,以阻止Nvidia、AMD、英特爾等美國半導體巨擘對華銷售芯片,迫使這些企業尋找變通方法。此前Nvidia為符合美國出口規定,為中國市場開發定製芯片H20系列,並於去年2月開始接受預訂。

出口需許可證 周二股價急跌

《紐約時報》報道,消息拖累Nvidia股價在周二盤後交易時段急跌逾6%,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政府會向Nvidia頒發多少張許可證。

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一向反對限制對華出口,他去年5月表示,Nvidia將繼續盡最大努力,為中國市場的客戶提供服務,會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他上月被問及對華出口管制時指出,全球約半數人工智能(AI)研究人員來自中國,其中許多人在美國實驗室工作。

另一方面,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新關稅可能讓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業者每年損失逾10億美元(約77.6億港元)。美國三大芯片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公司、Lam Research和KLA的任何一家,都可能每年損失約3.5億美元(約27.1億港元),而Onto Innovation等較小型競爭者或將面臨數千萬美元額外支出。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