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宋芝齡
美國總統特朗普無理發動關稅戰,事情發展了幾日,因為迫於各方包括國內的壓力,就轉移視線針對中國,更要把向中國徵收的關稅總額提高到145%;不過,國家並無向橫蠻的美國屈服,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11日公告,自4月12日起,調整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由84%提高至125%,更明言如果美方後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徵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面對美國針對,香港無可避免會受到影響,各方要做好一切準備,政府則要一方面支援好各企業,一方面在內外擴大市場。
對於美國的所謂「對等關稅」,筆者認為其實一點都不「對等」,因為其計算方式相當粗疏,大約以貿易逆差除以入口再除以2的方程式,再訂下限為10%,其實沒有科學根據之餘,更像是針對對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或地區,而且關稅一實施,受最大影響的,肯定是美國自身。
有評論認為,特朗普的關稅稅率是「隨意」的,如果大家看看香港與美國的情況,其實特區政府在3日的公報也指出,在2023年,美國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商品貿易總額為603億美元,過去10年,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達2,715億美元,是其全球貿易夥伴中最高,美國的做法完全是損己害人的單邊保護主義行為。如果對美有貿易順差的地方要大徵關稅,那麼美國反而對香港有大額貿易順差,理應是否永久免關稅才對呢?
香港是中國一部分,美國要連帶香港也針對,香港各方不會怕,亦不會退縮,其實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時,對中國發動關稅戰,這幾年國家早有準備,無論是對內刺激消費、對外擴大市場,都在方方面面準備隨時再來的關稅戰;如今美國失去理性地把對中國總關稅加到145%,還表示要中國國家領導先聯絡美方、先示好,只怕美國等也等不到「中國來電」。 至於香港,雖然也會受關稅戰影響,但過去幾日港匯持續偏強,港元兌美元仍然處於強方水平,顯示資金有留在本港市場,港股經過上周跌勢也大致穩定,筆者認為各方亦要對香港市場有信心,與國家一同打好硬仗。
國家有底氣,國人無所懼,但我們亦應該做好不同的準備,日前,特區政府已經在研判如何支援中小企業,措施包括資金周轉、開拓市場以及通過資助計劃,支持企業加快數碼轉型等;不同的措施,相信都能夠紓緩到中小企業壓力,筆者認為,傳統的美國市場已經「不可信」,特區政府以至各界,要比以往更大的勇氣、力度,去開拓全新的國際市場,即使關稅戰持續較長時間,仍然有新市場成為企業出海之目的地。
國家應對經濟挑戰以至貿易戰,除了擴大市場外,刺激內需也是重點,其實過去一段日子,本港的消費市場都未夠「給力」,如今要面對關稅戰的挑戰,特區政府以至各方都要研究,如何刺激本地市場,如果本地消費市場活躍,某程度亦能讓中小企減輕經營壓力。與上一次關稅戰不同的是,美國想壓死中國市場,而國家則堅定反制,香港要自強自保,亦要有勇往直前的決心,開拓屬於香港企業的新出路。
(作者為自由黨灣仔支部主席、灣仔青年聯會主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