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彈丸之地如香港,地窄人多、包羅萬象,既是資源的集中地,也不免出現分配不均的問題。除了九大藝團外,香港還有大大小小不可悉數的民間藝術團體,大部分團體自組而成,通常靠慈善家資助或透過不同項目申請資金才勉以為繼。當然,能堅持下來的,已然少數。以民間樂團為例,即使已在國內外音樂節屢獲殊榮,也曾舉辦過數場頗具影響力的音樂會,甚至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的項目資助,卻仍因場地、資金、人才的限制而無法持續發展。民間樂團,何去何從?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了擔任五個民間樂團總監的林啟暉,以及香港城市中樂團藝術總監程秀榮,聽他們講述樂團在狹縫之中掙扎求存的故事。●採、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張岳悅
南區因被譽為「音樂之區」而聞名於全港18區,當論及南區這20年內最具音樂成就和貢獻的人物時,相信大家都會認同非林啟暉總監莫屬。「無名英雄」是林啟暉得到的一項殊榮,他自己笑談起這名號的來歷也覺心酸,「當時競爭這個名號的時候,全然沒想過什麼沽名釣譽的事情,想的就是15萬元的獎金。」履歷豐富、人脈廣闊的前區議員,竟為了15萬元獎金「奮力競爭」,其實無論資金多少,對於林啟暉身後的五個樂團來說,都是雪中送炭,是黑暗中的一點光芒。
為維持民間樂團奔波廿五年
一個全然不懂音樂的前區議員成為五個樂團的總監,第一時間讓人聯想到藉此「斂財」,然而,25年間,林啟暉非但沒有實現什麼「財務自由」,反倒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我只是樂團組織者,組織是我的強項,我很驕傲樂團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成績。」他說。
如果要探討林啟暉的戰績,不能不說由他領導的南區五個樂團和合唱團,包括香港青年愛樂樂團、南區管弦樂團、愛樂樂團合唱團、希望之聲少兒合唱團及少兒弦樂團。從訂場、製作場刊、海報設計、節目表、舞台布置、舟車安排,一樁樁一件件,都難不倒林啟暉,他的團隊都是在這基礎上運作的。
林啟暉最初是培僑中學的老師,隨着一年年經費吃緊,他開始思索,怎麼樣才能夠有效推動教育,不讓教育受到資金的束縛呢?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選擇了「下海」經商。但他很快意識到,生意人要心狠手辣,不能太講情義,林啟暉便離開了生意的賽道,轉為變成了區議員,在港島海怡選區連任區議員二十年,為海怡居民服務傾注熱情。他的初心,只是服務市民,用心做好每件事,追求完美卓越;因誠心誠意為市民服務,在服務領域,他獲政府頒授予榮譽勳章MH。
民間樂團屢獲殊榮 惟陷財困
基於服務巿民之心,林啟暉最初只為成全幾個學西樂的青少年,在2001年組織了只有廿多人的南區室樂團,成員有醫生也有小學生,一支夾band雜牌軍,經過十年時間,發展成超過120人的香港南區管弦樂團;為滿足音樂人才攀登更高階梯,2012年再創立香港青年愛樂樂團,在成立短短的六年時間裏,在指揮家呂曉一教授的帶領下,兩次赴歐參加比利時、荷蘭國際音樂節比賽連奪金獎,兩次踏足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辦專場音樂會;18年來,樂團從小到大,一路走來,和不少著名表演藝術家合作,公開演出逾130多場。演出除了古典名曲,還有與社會潮流融合的張國榮、鄧麗君逝世周年紀念音樂會,亦曾與張敬軒合作演出,以及為TVB藝員合唱《宮心計》主題曲伴奏等,均引起不同層面的回響。
能夠得到這樣的成就,實屬不易。「一個人的命運冥冥中注定,這就是我的命數,從20多個人,從香港仔市政大廈,如此開始。」林啟暉直言,要感激的人太多,除了做慈善、為社會服務的有心人,出心出力的音樂家,更有自己太太這個堅強的後盾,「多年來太太一直在背後打理行政工作,也是日忙夜忙,最重要的便是一直支持我。」說什麼「斂財」呢?到了今時今日,林啟暉還在日夜為經費犯愁,認真「賠了夫人又折兵」。
當時的林啟暉,根本不知道做樂團是一件如此複雜的事情,「對於培養青少年,我一直都有一份熱情。我當選區議員時便堅信,這份工作不是打卡上班,而是真正地服務社會。基層出身的青少年學音樂的機會比較少,而我自己做教育,就認為這樣的缺失應該被彌補起來。」因此,發展到了後來,出現了為基層家庭兒童提供免費音樂培訓機會的「希望之聲」。「希望之聲為基層兒童提供了一個正向的渠道,音樂不僅可以成為愛好,未來更可以成為賺錢的技能,這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我們收的學生超過200個,都是零基礎,當他們演奏達到8級以上,我們便可以將他們推薦至香港青年愛樂樂團。」
然而到了2003年,樂團面臨困難,幾乎要結束,「當時SARS時期,我心想,如果要結束,大家都會很失望,惟有咬咬牙繼續下去。」林啟暉提到最難的問題,一開始便是指揮,因為要出錢去邀請專業的指揮來為大家排練,而彼時並沒有價錢合適的指揮,只能請人支持,每星期從南京飛到香港,「假如沒有這樣的支持,純粹靠我自己,是無法堅持下去的。」
舉辦紀念音樂會培養更多聽眾
林啟暉如今已是古稀之年,25年來,他一直在默默為社會交出精彩的音樂成績單,雖然心裏的那團火一直還在不停燃燒,但始終精力越來越有限,「我到今天,找不到接班人,因為沒有第二個林啟暉。」他感到非常憂心,「我們這個樂團不需要很多錢,如果政府能夠每年支持我們200萬,我就可以將樂團搞得有聲有色。」
今年5月,香港青年愛樂樂團將舉辦《永遠的鄧麗君》30周年紀念慈善交響音樂會,與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共同合作,並且得到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支持。林啟暉說:「我們舉辦各種各樣的紀念音樂會,希望能夠吸引到不同的團體來合作與支持,同時培養更多的聽眾,使樂團的發展能夠一直在正循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