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4月13日,「鯤鵬」首次飛出深圳,亮相上海。一場政策宣講會、一場合作計劃啟動儀式,「深圳鯤鵬青年創新創業行動」向全球青年發出「闖深圳、創未來」的誠摯邀約。
講政策、講故事、發邀約
13日上午,國家會展中心(上海)4.2號館D廳,「百萬英才匯南粵」春招會人頭攢動,在路演區,由青年歌手帶來的RAP說唱《鵬城代碼》吸引了參加春招會的學子們,大家忍不住跟着動感的節奏打起節拍,青春的律動瞬間點燃現場氛圍。
深圳市科技創新局局長張林詳細解讀了深圳「鯤鵬青年創新創業行動」的政策亮點。「先入庫,後支持」,通過直接入庫、推薦入庫、邀請入庫三種方式,為符合條件的項目提供獎勵資助和研發資助,入庫項目最高可獲100萬元研發資助,同時還可享受人才政策、辦公場地、科技金融等全方位保障。「深圳的政策不是空頭支票,而是實實在在的支持。」張林局長向現場學子們發出邀約。
深圳的創新創業從來不是乾巴巴的政策條文,張林帶來的三個創業故事展示出深圳「創新雨林」生態的蓬勃生命力。
2014年,溫書豪創立晶泰科技,後受深圳政策吸引,落地深圳南山。憑藉AI製藥技術,獲騰訊投資,與輝瑞合作,2024年在港交所上市,市值163億港幣,服務全球藥企。
同樣在2014年,影石創新聯合創始人陳永強和劉靖康,針對手機直播局限,扎根深圳寶安研發全景相機。依託深圳完整供應鏈與人才優勢,產品屢獲國際大獎,今年3月科創板IPO獲批,產品暢銷全球,估值達150億人民幣。
越疆科技創始人劉培超從實驗室獲取靈感,在深圳科創局資助、中科創客學院孵化下,推出第一代協作機器人。如今,越疆科技已在港交所上市,市值268億港幣,2023年出貨量在中國所有協作機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
這些80後、90後創造的創業故事只是深圳眾多創業故事中的一部分,更多深圳創新的奇跡正在醞釀。
共建、共育、共創,鯤鵬行動合作計劃正式啟動
當日下午,系列活動第二站「鯤鵬青年創新創業行動合作啟動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浩然高科技大廈100報告廳舉行。
上海交通大學副書記趙昕在致辭中表達了對雙方深度合作的期許,期望在雙方共同努力下,為青年創新創業搭建起更寬廣的發展平台,並培養出更多傑出的創新人才。
深圳市科技創新局局長張林闡釋了深圳科技創新生態: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8.9%,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萬家。「深圳以『千園之城』的生態底色、『民營經濟第一城』的創新基因,為青年人才提供事業無憂、往來無憂、安居無憂、生活無憂、申辦無憂的『五個無憂』發展環境。」他滿懷期待地表示,深圳希望能與更多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攜手合作,共逐夢想,譜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深圳雲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寧以自身經歷勉勵青年,投身創新創業的浪潮,在深圳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將技術理想轉化為產業碩果。
儀式上,深圳市科技創新局與全國知名創新創業大賽代表、高校代表、創投機構代表等30餘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啟動「鯤鵬青年創新創業合作計劃」。簽約現場,氣氛熱烈而莊重,各方代表滿懷期待,共同見證這一開啟青年創新創業嶄新篇章的重要時刻。
創新創業,深圳已做好準備。數據顯示:深圳全市研發投入達2236.61億元,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研發強度突破6.46%,企業研發投入總量位居全國第一;全市高層次人才2.62萬人,留學回國人員22萬人,技能人才406萬人,各類人才總量700萬人;製造業31個大類齊全;50家概念驗證中心、53家中小試基地;4000家各類創新平台載體;5000多台(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已培育26家上市企業、32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600餘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深圳系列創業賽事;來深求職的高校應屆畢業生15天免費住宿政策;400家孵化器、眾創空間、科技園區等各類產業創新空間;「一張辦公桌、一間辦公室、一層辦公樓」……完善的產業鏈、豐富的創新載體和積極開放的創新政策為創造奠定了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