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元為首的美國資產近期面對強大沽壓。 劉正言 攝

(香港文匯報特約記者 劉正言)華爾街分析師和資深投資者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若果堅持藉着關稅戰重整全球經濟秩序,美國和全球面對經濟危機的風險將無法減退。特朗普逆天而行思維亦已推翻美國傳統投資概念,標誌着趁低吸納必定有利可圖的想法已不合時宜,美國政府亦不會像過往最終出手救市。近期,美元、美股和美債遭到拋售,見證特朗普逐步拖垮美國資產。

人們對關稅影響的擔憂,已經從經濟增長和通脹,轉變為擔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和運作。 彭博社

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和目標經常存在不確定性,將會在未來數月甚至數季困擾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前景。巴克萊新興市場宏觀策略主管科特查表示,人們的擔憂已經從經濟增長和通脹,轉變為擔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和運作,他指出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是美元下跌的原因之一。荷蘭ING集團外匯策略師佩索萊表示,美元信心危機顯現,反映出全球正全面經歷一場金融危機。

資金撤出推動歐英日貨幣飆升

投資者紛紛撤離美國資產推動日圓、歐元和英鎊周四(4月10日)飆升,美元兌主要貿易夥伴貨幣跌至20多個月以來的最低點。美元兌主要貨幣的指數跌至罕見的99.7水平,成為自2023年7月以來的首次。歐元上漲1.6%至1歐元兌1.138美元,升至自2022年2月以來的最高位。英鎊上升0.3%,錄得1英鎊兌1.3美元。日圓匯率升至1美元兌143.9日圓,創下6個月新高。美元下跌加上中美貿易戰升級,投資者增持黃金作為避險資產,黃金價格周四升近3%,創下盎司金價3,171.49美元的歷史新高。

標普500本月至周四累跌6.1%

周四華爾街股市未能承接上日升勢,標普500指數下跌3.5%,與前一交易日9.5%的漲幅構成鮮明對比。標普500指數4月直至周四已經下跌6.1%。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在周三創下2001年以來最佳單日表現後,又在周四重現跌勢,全日下跌4.3%。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一度觸及4.46厘,巴克萊新興市場宏觀策略主管科特查表示,大量拋售在亞洲交易時段出現,外國投資者對美國資產失去信心,開始大量拋售。

外國投資者對美國資產失信心,開始大量拋售。 法新社

市場憂減需求 油價下跌3.3%

金融市場擔憂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戰加劇導致油價下跌,布蘭特原油價格下跌3.3%至每桶63.33美元,顯示市場憂慮經濟衰退減少對石油的需求。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美國與世界最大出口國中國的貿易爭端愈來愈白熱化,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高達145%,令到美國消費者目前面對的關稅率平均達到27%,成為自1903年以來最高水平。

金融學者指出,2025年將會是美國投資者在近一個世紀奉行「逢低吸納必賺錢」策略以來最糟糕的一年。資金管理公司Gamco Investors投資顧問馬蘭吉表示,投資者必須探索在特朗普主政下一個不同的世界,不可以再相信大市跌至低位是入市良機。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凱利表示,只要特朗普不停止關稅戰,全球經濟不可能有好轉的一天,美國和全球將會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

學者批特朗普毀美元基礎 「貨幣之王」地位搖搖欲墜

香港文匯報訊 美元長期被視作全球「貨幣之王」,但要維持這地位面對的挑戰眾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與政治學教授艾肯格林於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建立在獨立運作的聯儲局、穩定的全球貿易,以及美國與盟友合作的基礎上。如今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大肆發起關稅戰、頻頻向聯儲局發難,美國經濟長遠發展若不見起色,美元的「貨幣之王」地位料更搖搖欲墜。

美國在二戰後成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建立,奠定美元在戰後國際貨幣秩序的主導地位。

依照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一度與黃金掛鈎維持匯率穩定。美國援助歐洲各國重建的馬歇爾計劃,也大幅加強美元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流動性。

即使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元仍維持着全球貨幣中心地位。艾肯格林認為,美國歷任總統積極支持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逐步擴展全球貿易,北約讓美國不但成為歐洲的貿易夥伴,更是歐洲的地緣政治和軍事盟友。在他看來,獨立的聯儲局、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以及西方國家地緣政治聯盟,是美元保持自身地位的基礎。

美全球貿易份額持續下降

然而時至今日,美國經濟較少受到衝擊、始終領先主要發達國家的美國例外論已受質疑。伴隨近年疫情打擊、通脹攀升、保守派勢力冒起,美國科研機構和大學的研究能力正在削弱,技術移民面臨愈來愈高的門檻,兩黨分歧令政策難以長期穩定實施,多種因素都在降低美國對外資的吸引力。

艾肯格林批評,特朗普2.0短時間內幾乎已動搖美元的「貨幣之王」位置。特朗普政府堅信國際貿易為「零和遊戲」,大舉對他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徵收關稅,導致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持續下降。當一個經濟體在全球貿易和金融中的比重下滑,推動其貨幣在全球流通使用的市場力量也會同時被削弱。所謂「美國優先」的關稅政策,無疑會加速這一進程。

美國對他國的制裁大棒近年愈發隨心所欲,從2000年到2021年,遭美國制裁的個人數目從912人大幅增至超過9,400人,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的制裁措施更是不計其數。艾肯格林分析,特朗普政府威脅使用經濟武器時幾乎從不謹慎,如果美國在制裁方面不計後果、一意孤行,更多國家完全可以趁機向被制裁對象推銷自家貨幣,長期推動國際貿易擺脫對美元的依賴。

美元「武器化」加速全球「去美元」趨勢

香港文匯報訊 歐洲《現代外交》期刊報道,美國不斷把美元作為「武器」,對不同國家進行制裁,促使棄用美元的呼聲愈演愈烈,全球「去美元化」呈加速趨勢。

美肆意經濟制裁控制他國

儘管全球數十年來面對各種挑戰,但美元一直主導國際貿易,美國本身也從中受益最多。世界主要商品例如石油、天然氣和鋼鐵,都以美元進行交易。美元佔據主導地位還有其國內因素,包括美元的穩定幣值、超過27萬億美元(約209.9萬億港元)的美國經濟總量、強大軍事實力,以及美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等。

然而自冷戰以來,美國一直以美元和美元支付體系作為武器,對其口中所謂「不友善」國家或行為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國家實施經濟制裁,旨在控制這些國家的行為和行動。歐洲國家意識到建立以歐盟為基礎的系統的重要性,該系統應獨立於SWIFT國際結算系統和美國支付系統。

2023年,法國總統馬克龍便提到,歐洲需要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美元在美國實施制裁中被廣泛使用,引發其他國家尋找替代貨幣進行雙邊貿易,例如中國和俄羅斯的雙邊貿易額超過2,400億美元(約1.86萬億港元),其中90%以人民幣支付。儘管俄遭受嚴厲制裁,但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土耳其等國家仍繼續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與俄進行貿易。

自2022年起,俄率先推動並支持金磚國家國際貨幣願景,2023年8月的金磚國家峰會上也討論到金磚國家貨幣計劃。

美國投行摩根大通認為,去美元化確是一個日益增長的趨勢,但支撐美元主導地位的因素仍根深蒂固,任何對美元主導地位的實質性侵蝕,都可能需要數十年時間。

特朗普圖讓美元貶值遏貿易逆差 專家潑冷水

香港文匯報訊 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儲備貨幣,但特朗普認為,美元目前的強勢推高該國貿易逆差,也阻礙美國製造業變革。他認為需要令美元貶值來推動出口,以恢復製造業就業並幫助減少美國龐大貿易逆差,但德媒「德國之聲」評論認為特朗普將難以做到。

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魯賓表示,當美元走強,美國進口增加,原因是外國商品相對於國內生產的商品變得便宜,而美國出口則下降。然而控制美元匯率極為複雜,美元的價值由龐大的全球外匯市場決定,而非美國總統或政府。

美國投行羅斯柴爾德財富管理公司投資策略師亞伯拉罕米安認為,美國政府確實有許多手段可以操縱美元,最直接的是聯儲局減息。此外,財政部可嘗試透過其外匯穩定基金購買外幣。但亞伯拉罕米安指出,鑒於現今貨幣市場的規模,這必須「購買巨額外幣」。

連鎖反應如推高大宗商品價格

另一選項是美國說服或強迫其他國家出售美元,以換取其他貨幣,以往曾有先例,就是1985年簽署的「廣場協議」。當時在美國堅持下,英國、日本、西德和法國同意以合作和審慎的方式出售美元,從而使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貶值。

任何試圖操縱美元的行為,都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美元走弱會產生許多連鎖反應,例如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因其大多數以美元在國際市場上交易。

魯賓認為,對美國家庭來說,主要風險是物價上漲和失業率上升。

亞伯拉罕米安稱,即使特朗普設法讓美元貶值,也可能無法真正提高美國的競爭力,因價格不僅受匯率影響,還受生產成本、生產力和品質等因素影響。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