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場服飾上,設計師阿新大量運用苗族刺繡、侗族刺繡等非遺技藝。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在剛剛落幕的2025中國國際時裝周(春季)和AW2025北京國際時裝周上,融合了中國非遺技藝的時尚服飾成為多個秀場的亮眼明星,貴州、四川、甘肅等地的少數民族服裝品牌在T台上大放異彩。承載着豐富的中華優秀非遺文化,傳承着智慧的傳統技藝,成為當代設計師的靈感之源。非遺與時尚碰撞,古老與現代審美巧妙融合,設計師們也在博大精深的傳統非遺中汲取了無限力量,非遺與品牌的融合逐漸從符號堆砌轉向文化敘事,向世界自信講述東方設計之美,以「非遺為魂、環保為根、時尚為橋」,有設計師將千年苗繡、銀飾、剪紙、植物染等技藝跨越時空,成為年輕人衣櫥中的文化宣言。

●貴州省盤州市服裝設計師阿迪阿思(浦思)設計的充滿彝族少數民族元素的時裝。

在2025中國國際時裝周(春季)和AW2025北京國際時裝周上,非遺創新、國潮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如本季中國國際時裝周(春季)中三分一的發布秀都與非遺相關,設計師們在時裝周上將非遺技藝與現代審美巧妙結合。AW2025北京時裝周上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的深度對話也成為核心命題。非遺技藝的創新轉化、中式美學的國際表達、本土品牌的匠心突圍,多場大秀以不同維度詮釋了「文化為核,設計破圈」的行業趨勢。

●模特展示由設計師阿迪阿思設計的充滿彝族少數民族元素的時裝。 新華社
●阿迪阿思設計的時裝既有時尚感又充滿彝族少數民族元素。
●設計師讓非遺在現代時尚語境中重煥新生。

呈獻苗族刺繡服飾 來自大山孩子登T台

「真正的文化傳承從來不是靠資本堆砌的空中樓閣,而是無數普通人用生命溫度捂熱的火種,那些看似笨拙的堅持裏藏着中華民族最珍貴的生存智慧。」此次中國國際時裝周之行,貴州設計師阿新(楊春林)做了充足的準備,希望把非遺之美「搬運」到時裝周的舞台。

阿新說,苗族孩子一出生,母親就要為孩子繡一套衣服,由背、肩、袖口、前胸、前後擺片等十幾個板塊構成,使用平繡、堆繡等多種手工繡技藝。因為工序複雜,加上母親只有在農閒時才有空繡,所以一件成衣通常需要繡五六年,「這套衣服承載着母親對孩子的深情,是真正的奢侈品,需要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我只是個搬運工,把美從大山搬出來。」

●少數民族母親帶着孩子走上秀場展示非遺服飾。

作為「貴州村T」的發起人,阿新不僅讓來自大山的45個孩子登上了時裝周的秀場T台,還把對貴州非遺的熱愛與眷戀融入每一處設計細節。秀場服飾上,阿新大量運用苗族刺繡、侗族刺繡、水族馬尾繡、蠟染、銀飾等非遺技藝,還將苗族飛歌、苗族古歌、蘆笙舞、侗族琵琶歌等貴州特色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既看到貴州的絕美風光,又聽到貴州的動人聲音,讓觀眾全方位領略貴州的獨特魅力。

T台上,身着苗族刺繡服飾的「哪吒」邁着自信步伐走來,敖丙、齊天大聖等角色隨後依次登場,民族服飾與神話IP的奇妙結合,讓秀場充滿新鮮與感動。阿新說,其中一位小朋友穿着的古老百鳥衣是他曾祖父留下來的,歷經120年,承載了幾代人的文化記憶。

●身着苗族刺繡服飾的「哪吒」邁着自信步伐走來。

一件件以非遺為靈感的禮服劃過T台,總能聽到現場快門聲此起彼伏,有觀眾甚至流下感動的眼淚。這一場場華麗的大秀不僅是非遺時尚覺醒,更展現了中國設計師以衣載道、激活傳統文化當代生命力的可能,他們用時尚賦予非遺技藝新生,賦能東方美學的全球表達,更賦構了傳統與現代交響的生態圖景。

●苗族爺爺用犁扛着孫女走上T台。

非遺蠟染展翅重生 時尚設計賦涅槃活力

一場以「涅槃」為主題的時裝秀在2025中國國際時裝周(春季)引發關注。畫眉、錦雞、鶺宇鳥……非遺苗族蠟染技藝傳承人、設計師成昊八年深居苗嶺鑽研非遺文化與技藝革新,將千年蠟染圖騰與現代美學熔鑄於服飾經緯,苗族的鳥圖騰拓撲變形,乘時尚之風在現代秀場舒展羽翼。

●設計師成昊將苗族的鳥圖騰進行拓撲變形,在現代秀場舒展羽翼。

在成昊看來,「涅槃」不僅取意鳳凰浴火,更源於苗族古歌中鳥圖騰的基因密碼——丹寨苗人自稱「嘎鬧」(即鳥的部族),以百鳥衣、蠟染紋記載着蚩尤部落的原始信仰,是祖先與自然契約的密語,是族群在遷徙長路上鐫刻的《無字史書》,「每道褶皺都成為連接祖先與現代的媒介,每件衣裳都成為行走的文明火種,在模特轉身的瞬間,完成千年文明記憶的觸碰,續寫未竟的重生史詩。」

為了賦予非遺蠟染「涅槃」的翅膀,成昊扎根貴州八年,與寧航蠟染工坊的畫娘共執蠟刀,從蜂蠟流動的物理過程中汲取非遺精髓。成昊以苗族蠟染為核心,通過材質、紋樣與色彩的突破性重構,實現非遺技藝的當代轉譯。

模特演繹的服裝在傳統棉麻蠟染基礎上融入羊絨、羊毛等天然纖維,提升面料保暖性與垂墜感。通過藍靛草三度浸染工藝,衣料形成深淺漸變的藍調紋理,既保留植物染色生態屬性,又以藍白對比呼應苗族「山魂水靈」的宇宙觀。傳統棉麻面料,清新自然,提升衣物舒適感。疊加水晶鑲嵌工藝,模仿鳳凰羽翼的流光質感,既保留植物染色的生態屬性,結合蠟染冰裂紋的天然肌理,讓圖騰在藍調布帛上立體化重生。

據介紹,「涅槃」系列亦踐行綠色可持續理念,通過藍靛草天然染色減少化學污染,開發可降解羊毛複合面料,採用「多次浸染」技術降低水耗,將蠟染廢料轉化為文創教具,形成「生產—教育—再生產」公益循環。成昊更與寧航蠟染工坊合作,以訂單式保護傳承畫娘技藝,並將銷售利潤反哺苗嶺生態修復,構建從文化存續到自然再生的立體體系。

丹紅扎「禮」的藍色精靈 再現蕢染魅力

「阿牛阿呷」品牌聚焦彝族服飾文化傳承與發展,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少數民族彝族服飾的千年之美。本季作品從織、染、繡階段就已精心設計,採用古老的彝族製作「蕢染」技藝,結合彝族阿都服飾的廓形並大量使用阿都女郎的華麗銀飾,呈現繽紛的藍色和大涼山獨特的簡約的服飾風格。

●「阿牛阿呷」作品展示大涼山布拖「蕢染」與彝族服飾設計。

「阿牛阿呷」本季作品主題為「丹紅扎『禮』的藍色精靈」,「丹紅扎妮」是大涼山布拖阿都服飾中靚麗的色彩搭配,採用古老的植物染將羊毛捻成的線染成藍色和紅色再支撐百褶裙,是布拖彝族女裝的代表之一。設計師阿牛阿呷站在當地手藝人的角度去設計,力求源於大山歸於大山,將潮流、時尚、市場融在源與歸之間,以傳統工藝為第一人稱講述手工藝的魅力,展示大涼山布拖「蕢染」與彝族阿都服飾的創新設計,將彝族服飾從地域符號昇華為全球共享的文化語言。

●「阿牛阿呷」採用古老的植物染將羊毛捻成的線染成藍色。

布拖縣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東南部,是彝族阿都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蕢染」技藝正是這片土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布拖蕢染以蓼藍為原料,通過手藝人靈巧的雙手,將彝族的自然崇拜、自然美學融入布料之中。在阿布阿呷看來,每一塊蕢染布都是一件藝術品,承載着彝族人民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她希望以非遺為原點,跨越地域與時代的邊界,構建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全球的對話橋樑,「讓世界看見彝族之美」。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