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對沖基金巨頭阿克曼周日(4月6日)及周一接連在X平台上發文,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美國盟友和對手都採取了不成比例的關稅措施,這可能引發「經濟核寒冬」,並削弱全球對美國作為貿易夥伴、營商地點以及極具吸引力的資本投資目的地的信心。阿克曼又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及其創立的華爾街投資公司Cantor Fitzgerald涉足債券市場,存在利益衝突。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為全球資本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阿克曼在帖文中,指責盧特尼克從經濟困境中獲利,「我剛發現為什麼盧特尼克對股市崩盤和經濟崩潰漠不關心,他及其公司持有大量債券險敞口,當我們的經濟崩潰時,他會獲利。選擇一名其公司做高槓桿固定收益的商務部長,是個糟糕的主意,這是一個無法調和的利益衝突。」盧特尼克在加入特朗普政府前,曾任Cantor Fitzgerald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阿克曼又呼籲特朗普將對等關稅暫停90天,就那些他認為「不對等」的關稅協議進行談判並加以解決,並吸引數以萬億美元計的新投資進入美國,否則美國將走向由自身造成的經濟核寒冬,「我們應該開始嚴陣以待了。」

美媒:特朗普要為美經濟問題負全責
《華爾街日報》在社論中批評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令全球金融市場風聲鶴唳,更拉響美國經濟衰退警號,其關稅政策「短短數天內」便扭轉美國經濟前景,「關稅這一昏招完全是特朗普的責任」,指出特朗普挑起這場關稅戰,要為美國今後的物價、就業和經濟發展問題負上最大責任。
美股周一持續跌勢,早段一度急挫逾1,700點,而從1月17日即特朗普宣誓就職前的最後一個周五以來,美股市值已蒸發約11.1萬億美元(約86.2萬億港元)。不少美媒擔心美國經濟前景面對沉重壓力,美國勞工統計局的統計顯示,美國3月非農業就業人數增加22.8萬人,失業率維持在4.2%,優於預期,但在特朗普所謂的「解放日」之後,美國經濟預期就從穩健增長,轉向為有衰退風險。
高盛將美GDP增長預測減半
投資銀行高盛表示,由於對等關稅力度遠超市場預期,導致金融條件急劇收緊,加上海外消費者抵制與政策不確定性的雙重打擊,因此將未來12個月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從此前的35%大幅提升至45%,並將美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從之前的1%下調至僅0.5%。野村首席經濟學家塞夫更稱,「實際消費可能極度疲弱,美民眾的感受可能比GDP數據所顯示的還要差。」
《紐約時報》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出乎華爾街人士意料,不少銀行家、高管和交易員稱,市場下跌之快,令他們回想起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認為這場危機難以指望特朗普政府迅速救援,因正是白宮自己破壞了緊密聯繫的世界秩序。
無視市場震盪 特朗普死撐:關稅是美國「良藥」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措施,加劇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紐約時報》報道,儘管關稅政策已導致美股崩盤,但特朗普周日(4月6日)在空軍一號專機上受訪時,仍為自己的舉動辯護,還將關稅比作美國經濟的「良藥」,表示「我不希望市場下跌,但有時你必須透過吃藥來解決問題」。
特朗普還宣稱,除非美國與中國、歐盟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消失,否則他不會取消加徵的關稅。他表示,「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使得美國每年損失數千億美元,除非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否則我不會與中國達成協議。」
美國政府官員繼續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護航,財長貝森特表示,自從宣布關稅措施以來,超過50個國家有意與美國展開貿易談判,讓美國處於有利位置。他不認為關稅政策必然會導致美國經濟衰退,認為不應以市場短期波動判斷政策成敗。
特朗普及其高官的言論受到各方猛烈批評。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經濟自殘」,將給美國消費者帶來30萬億美元(233.2萬億港元)成本,相當於美國汽油價格翻倍。
歐盟擬反制美關稅 首輪下周二生效涉逾2100億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歐盟各國的多數商品徵收20%對等關稅後,歐盟計劃針對美國實施報復,小至香口膠、牙線,貴至鑽石,第一波將鎖定價值高達280億美元(約2,175億港元)的美國進口商品,計劃於下周二(4月15日)生效,並於下月15日加徵第二輪關稅。此舉意味歐盟將跟隨中國及加拿大,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
除對等關稅外,歐盟已面臨美國對鋼鋁和汽車徵收的25%關稅。歐盟去年輸出美國產品總額達到5,320億歐元(約4.5萬億港元),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涵蓋範圍約佔其中的70%,未來還可能擴大至銅、藥物、半導體和木材等產業。歐盟周一(4月7日)在盧森堡舉行全體政治會議,歐盟27個成員國的貿易首長,就關稅影響以及應對方案進行討論。歐委會定於會上向成員國提出一份美國產品清單,以對來自美國的進口商品徵收額外關稅。不過此舉是針對特朗普的鋼鋁關稅,而非近期的對等關稅,清單中預計包括美國肉類、穀類、葡萄酒、木材、服飾,以及香口膠、牙線、吸塵機和廁紙。
對波本威士忌徵收50%關稅
其中波本威士忌尤其受到關注,歐盟委員會計劃對波本威士忌徵收50%關稅,但特朗普曾揚言對歐盟的所有葡萄酒、香檳和酒精類產品,徵收高達200%關稅反制,葡萄酒主要出口國法國及意大利均對此表達擔憂。
現階段歐盟的初步關稅反制計劃預計於周三進行表決,並可望通過,除非有至少15個成員國反對,且這些國家的人數佔歐盟人口的65%。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周一則表示,歐盟已向美國提出,就雙方工業產品實施「零關稅」方案,以避免針鋒相對的貿易戰。她表示「歐盟願意達成一項良好的協議,我們會繼續討論這問題。」
憂特朗普時代不確定性 美富豪資產轉至英國避險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由於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領導下的政治和經濟不穩定的擔憂,愈來愈多富裕的美國人選擇將資產轉移到英國,以保護自己的財富。
英國多家財富管理公司稱,美國投資者的需求正在上升,客戶希望將資金轉移到更穩定的系統。施羅德集團美國財富管理執行負責人格洛弗透露,過去一年間,諮詢和資產轉移的數量顯著增加。RBC財富管理高級總監里奇亦表示,美國客戶的興趣明顯高於以往,尤其是在特朗普再次上任後。他指出,一些客戶計劃將高達50%的財富轉移到英國或離岸島嶼,而大多數人則選擇轉移5%至20%的資產。
此外,部分客戶正在將資金轉移到信託中,以獲得「額外的法律保護」,防範美國的政治和經濟風險。
擬在英購房地產
Rathbones投資總監林奇表示,愈來愈多客戶將英國視為「避險」選項。他提到有一名客戶將在英國管理的資產比例,從幾乎為零提高到投資組合的四分之一。他補充說,許多客戶正尋找「B計劃」,而英國是他們的首選目的地。儘管其他替代方案如意大利、瑞士或迪拜也在考慮範圍內,但許多客戶仍選擇暫時將資金停放在英國,同時制訂下一步計劃。
伊芙琳合作夥伴的財務規劃師里夫斯透露,他的一名客戶正考慮在英國購買房地產,以此將資金移出美國法律體系,因這名客戶擔心潛在的資產凍結風險。雖然這些擔憂並非首次出現,但因政治不穩定加劇,進一步增加客戶的擔憂。
報道稱,特朗普政府近期採取的一些措施,進一步加劇投資者的不安情緒,例如美政府在數天內宣布一系列新的進口關稅政策,導致市場動盪。投資者愈來愈擔心特朗普可能改變法律,以限制美國人投資的地點和方式,亦有投資者擔心對外幣或海外市場的投資可能變得更困難,促使他們在仍有能力時採取行動。
彭博社:中國有足夠韌性應對關稅衝擊 美反承受更大痛苦
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在全球掀起反擊浪潮,中方第一時間強力反制尤為引人注目。美國彭博社專欄作者菲克林周日(4月6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中國經濟已有足夠韌性應對關稅衝擊,相比之下,美國經濟已不堪重負。
菲克林分析稱,透過數十年布局,中國已構建足夠抵禦貿易戰衝擊的經濟體系,且由於中美兩國貿易商品結構差異,中國受影響程度遠比美國要小。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主要是手機、傢具等消費品,關稅直接增加美國消費者的成本。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多為芯片等中間產品,普通消費者所受影響有限。此外,中國在出口市場多樣化方面佔優勢,而美國消費者難以找到替代供應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適得其反,反而助力中國提升全球影響力。
「美消費者難尋替代供應源」
菲克林注意到,自2018年特朗普首次挑起貿易衝突以來,中美兩國一直減少對彼此的依賴,但中方的成效更大。從貿易佔比來看,美國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度(佔進口總額18.5%),遠高於中國對美依賴度(佔出口總額17.2%)。中國出口市場已多元化,在美國商品進口中往往佔主導地位,而美國消費者難尋替代供應源。相較之下,除飛機引擎和大豆外,在中國進口的幾乎所有主要產品類別中,美國都是中國相對次要的供應商。
他表示,在考慮兩國持續貿易戰的能力時,這是一個重要因素。特朗普的關稅主要落在普通美國公民和選民身上,他們忍受了4年高通脹和利率壓力,關稅將進一步加重民眾負擔,美國經濟早已不堪重負,而中國基準利率處於歷史低位,具備較大緩衝關稅衝擊的空間。他還指出在特朗普對盟友施加嚴苛關稅的同時,中國正密切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美國曾為建立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付出巨大努力,如今中國可以藉此展示自己比美國更能代表這一秩序,並成為對全球非美經濟體更友善的貿易和投資夥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