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尉瑋)第二屆中華文化節即將於6至9月登場,今日(7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康文署總經理(文化節目)倪淑儀介紹了節目亮點。她表示,今年文化節的主題是「文字」,文字、文學與表演藝術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沈偉新作《詩意東坡》作開幕演出
承接上屆傳統,本屆中華文化節將再次帶來數齣精彩的大型舞劇。開幕節目邀來國際著名舞蹈家沈偉、著名作曲家陳其鋼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攜手合作的《詩意東坡》,這也是東演繼《只此青綠》後又一部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依歸的創新力作。

沈偉第一次與香港結緣乃是2006年於新視野藝術節演出現代舞《春之祭》及《天梯》,並展出《韻律》系列畫作。現在身在法國的他透過視頻分享,《詩意東坡》取材自文學大家蘇東坡的作品與人生,經過對東坡文化、中國文化、世界文化的當今發展及關係的學習及探索,他為作品建構出兩個維度。在思想性和觀念性上,作品探索蘇東坡的人文思想,以及東坡文化與當代人類文明的共同價值觀;而在藝術層面上,作品融會現代舞、詩詞、國畫、書法、篆刻、古琴、戲曲等傳統文化元素,展現舞蹈藝術與東坡文化的關係、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關係,以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明的發展關係,為觀眾打造美好的詩意境界。


《詩意東坡》外,上海歌舞團的舞劇《李清照》與江蘇大劇院呈現的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亦將訪港。前者以女詞人李清照的一生為敘事主軸,以其著名詞牌為引,用當代視角展現「千古第一才女」浪漫唯美的精神世界,演出對宋代美學色彩的展現尤為令人驚艷。後者則借鑑明清古畫的美學特質,展現出十二釵端莊典雅的舞蹈群像。一眾年輕創作者及舞者對於《紅樓夢》的嶄新詮釋亦讓作品奪得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
香港方面,香港舞蹈團將帶來由舞團藝術總監楊雲濤,及謝茵聯合編舞的舞蹈詩《廿四節氣》;錢秀蓮舞蹈團則將呈現入圍國家藝術基金的舞劇《和.春之祭共舞》。
以「三國戲」為脈絡 呈現各劇種戲寶
中國戲曲節是中華文化節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年將以「三國戲」為脈絡,邀來頂尖劇團呈現看家戲寶,重現三國故事中的經典篇章。


屆時,著名京劇藝術家于魁智和李勝素將帶領中國國家京劇院,展演新編歷史劇《納土歸宋》、經典三國老戲《群、借、華》,以及家喻戶曉的經典劇目《白蛇傳》。河南省越調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將帶來精彩的「申派」三國戲,首位越調梅花獎得主申小梅將親自演繹氣勢恢宏的正裝戲《收姜維》與悲喜交織的外裝戲《李天保娶親》。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則將帶來被譽為「中國版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孔雀東南飛》、喜感滿滿的《沉香扇》,以及融合俐落身段與婉轉唱腔的《穆桂英掛帥》。浙江京昆藝術中心(昆劇團)則將帶來充滿離奇巧思的《十五貫》與展現昆曲獨特幽默的《獅吼記》。

至於香港主場演出,則將端出粵劇《三氣周瑜》與《長坂坡》。此二者皆為傳統經典粵劇「古老戲」,這次主辦方專程請來粵劇名伶阮兆輝擔任藝術總監,帶領現今粵劇界老中青三代精英,復原粵劇古腔與排場戲,展現傳統藝術的動人魅力。
發布會上,阮兆輝表示,粵劇源遠流長,如果單看粵劇的歷史,其實比很多劇種更老。「我們這次演出,保留了很多粵劇很傳統古老的排場。希望大家明白,戲曲只有一種,因為不管你是什麼方言,也不管你是曲牌體還是板腔體,戲曲的表演其實都是一桌兩椅。希望藉我們的演出,讓大家看到,全中國戲曲是同源的,我們本着戲曲的軌道一直前行,希望香港的粵劇可以一直承傳。」
「茶文化」節目系列
本屆中華文化節以西安為焦點城市,將展現秦腔藝術,亦將藉由展覽及電影放映等,展現秦漢時代的藝術與文化。
除此之外,藝術節亦將首次以「茶文化」為主題策劃一系列活動,除了早前公布的先行節目,由著名作曲家譚盾策劃的首屆「茶音樂節」(「譚盾WE-音樂節」)外,還將帶來包括舞台劇《茶馬古道.斷龍吟》、《茶的歷史與藝術》展覽、《香港的茶文化》展覽等活動,以及多個相關講座,供公眾參加。
其他精彩演出還包括:泉州木偶《古藝新姿木偶戲》、「上海徐匯長橋江南絲竹樂團音樂會」、河南省少林武術館功夫舞台劇《少林武魂》、音樂事務處《華夏創演:MO x e–樂團》音樂會、香港愛樂民樂團與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的《美麗新疆‧絲路情韻》音樂會、香港中樂團的第49樂季開幕音樂會《絲語‧琵琶》、《太生與老腔—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音樂會等。


更多節目詳情請參考中華文化節網站:CCF.gov.hk。「中華文化節2025」門票於4月15日(星期二)早上10時起在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閃購優惠(4月15至30日)可享高達七折優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