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建議在加強現行「校本支援」計劃的同時,為計劃無法覆蓋的SEN兒童提供現金資助或學習券。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學怡)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齡兒童人數持續增加,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去年7月起推出「人本支援」先導計劃,為參與家庭每月提供1,500元津貼,讓SEN兒童在坊間參加補習、興趣班或者治療和訓練服務等。該計劃的成效研究顯示,參與學童在學業成績、社交發展等方面有所提升。有SEN學童利用計劃的津貼學習滾軸溜冰,增長自信。社協希望政府調整對SEN學童的資助模式,在加強現行「校本支援」計劃的同時,為計劃無法覆蓋的SEN兒童提供每月1,200元的現金資助或學習券。

資助上興趣班 「有一技之長」

社協與聖方濟各大學合作進行「人本支援」先導計劃成效研究,訪問73名計劃參與者由去年7月至12月的情況,及深度追蹤部分學生和家長,結果顯示,受訪家庭在參與計劃後,其生活品質與社會資本顯著提升,反映計劃在促進家庭心理福祉和社會連結方面具正面效益。他們認為子女最需要的支援服務包括學業支援、社交及情感表達和興趣與潛能發展,但學校服務欠缺針對性,支援時間亦不足。

參與計劃的家長阿芳育有兩名SEN子女,唸小六的長女患有自閉症和讀寫障礙;幼子則患有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症。在計劃資助下,長女得以參加英文補習班,英文水平進步飛速,獲老師表揚;幼子則參加繪畫班,提升了專注力,亦變得開朗。

「計劃幫了我們很大的忙,既可以減輕小朋友的學業補習費用,還針對性地幫助他們發展興趣愛好,不然負擔真的很大。」阿芳說。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黃文杰表示,以現金資助的「人本支援」模式對SEN兒童發展及個人成長有直接幫助,建議政府在加強現時「校本支援」的同時,為該支援服務覆蓋不到的兒童提供每月1,200元的現金資助或學習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