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為響應居家安老政策及應對日益嚴峻的護老者壓力問題,生命熱線今日(6日)公佈一項針對全港護老者照顧壓力的調查結果。是次調查於去年10月至今年2月期間進行,合共採訪942名護老照顧者,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護老者需要長期照顧長者,並且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反映受訪者仍是家庭主要照顧支柱。調查結果亦顯示,接近四成受訪者處於「高負荷」狀況,顯示長期照顧工作對身心健康的嚴重影響,當中以女性及中年護老者的壓力最沉重。有護老照顧者需要同時照顧六旬、七旬並患有不同疾病的父母,自感壓力巨大,曾一度有輕生想法,望社會提供支援服務。

賽馬會逆風導航護老者支援計劃 護老者照顧壓力調查發佈會。左起:吳志崑 秦維德 林翠華 余利安。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賽馬會逆風導航護老者支援計劃 護老者照顧壓力調查發佈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翠華表示,有較高的正面照顧經驗,會幫助減低中度照顧負荷的護老者的情緒困擾及自殺意念,有效介入措施則應該是針對不同風險群組而制定。

對於今次調查,生命熱線提出四大核心服務建議,致力完善護老者支援體系,包括呼籲企業做友善僱主,提供包括彈性工時、有薪陪診假及設置長者暫託空間;第二方面是個案管理,針對中高風險家庭,希望突破傳統僅提供暫託服務或資訊支援的框架;第三方面是彈性服務,建議服務提供者可考慮提供彈性服務時間,例如晚間或星期六及日的服務時間,亦可結合多元外展服務模式,切合在職護老者時間碎片化的需求。第四方面是關顧自己,生命熱線呼籲護老者好好關顧自己,留意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況,並平衡工作與家庭,為長期照顧奠定堅實基礎。

右:照顧者Michael。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護老照顧者Michael現場分享經歷,他表示自己與父母同住,需要照顧七十多歲患有聽障的父親,以及六十多歲體弱外出需要坐輪椅的母親。Michael表示有全職工作,要應付工作帶來的壓力,要照顧長者,週末亦要回深圳陪伴妻兒,因而感覺壓力非常大,曾有上天台輕生的想法,最終透過尋求社福機構的協助,與社工傾訴、舒緩壓力,Michael建議其他護老照顧者適時可以找人傾訴及尋求幫助,亦希望社福機構及政府為在職照顧者提供彈性的支援服務。

調查結果亦顯示,接近四成受訪者處於「高負荷」狀況,顯示長期照顧工作對身心健康的嚴重影響,當中以女性及中年護老者的壓力最沉重。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調查結果亦顯示,接近四成受訪者處於「高負荷」狀況,顯示長期照顧工作對身心健康的嚴重影響,當中以女性及中年護老者的壓力最沉重。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調查結果亦顯示,接近四成受訪者處於「高負荷」狀況,顯示長期照顧工作對身心健康的嚴重影響,當中以女性及中年護老者的壓力最沉重。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