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市建局正在改造重設已停用超過10年的前旺角街市,翻新成油尖旺地區康健中心,目前正加緊裝修和執修,以配合地區康健中心營運需要。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今日(6日)發表網誌指,現時大樓已取得「入伙紙」,改造後的地區康健中心足夠應付未來10年需要。而市建局的洗衣街、花墟道發展計劃的多用途綜合大樓,將會作為康健中心的永久選址,建成後將無縫過渡,為區內居民提供更優質服務。
為加強地區基層醫療服務,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逐步全港18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其中建議在前旺角街市用地興建永久的油尖旺地區康健中心,政府於2020年將街市交予市建局進行改造重設,利用翻新後的街市大樓作為康健中心的中期選址,而永久選址則在「油旺研究」的範圍內物色。

韋志成指,座樓高3層的前旺角街市,大樓天花和牆身出現滲水、、石屎剝落及鋼筋生鏽外露等老化破損情況;另一方面,街市,亦缺乏足夠的消防安全和無障礙設施。市建局團隊研究將街市轉作地區康健中心用途的改造重設方案時,循三方面作出優化,包括(一)提升環境安全:因應地區康健中心必須提供足夠上落車位或泊位,供復康巴士、私家車或的士使用,方便長者或殘疾人士往返中心的要求,將原先的兩個停車處合併,令停車場面積增加2.8倍,至約226平方米,合共可提供三個泊車或上落客位;而擴闊後的停車場亦提供足夠空間予車輛「調頭」。
團隊又特別在中心的天台排氣喉安裝由市建局資助珠海學院專家團隊研發的紫外光消毒殺菌裝置,減低喉管傳播病毒的風險;亦應用不同的防菌物料,例如在治療室或診症室地板鋪設「無縫膠地蓆」,以及在牆身髹上防菌乳膠漆,減少細菌積聚,為使用者提供一個安全、衞生和潔淨的環境。
(二)增設消防和屋宇設備,以合乎法規要求:團隊將在天台原本供街市保安員使用的小型宿舍拆卸,利用該空間設置消防水缸,既解決公用空間不足的難題,亦達致合乎現行法規要求的目標。
針對街市內部的排水系統、電力設施不足以應付康健中心營運需要的問題,市建局團隊除了在街市大樓內增設食水缸、更換老舊淤塞的喉管及重新舖設電力裝置之外,更為大樓進行內部裝修,包括鋪設地板、粉飾牆身等,亦安裝冷氣及接駁光纖網絡,確保所有供水、供電及互聯網絡等設施準備就緒。

前旺角街市一直欠缺無障礙設施,為方便長者、輪椅使用者或行動不便人士出入或在康健中心活動,團隊將街市原有的升降機,更換為「暢通易達升降機」;升降機內籠亦較一般的大,而控制按鈕亦設有觸覺點字和觸覺標記,照顧不同使用者的需要。此外,大樓地下和一樓設置了兩條長約25米、附設扶手的斜道,以及增設升降台。
(三)重新設計街市立面和佈局:為配合康健中心的運作需要,團隊在原建築設計上作一定程度的改動,包括改造面向廣東道和亞皆老街的街市立面、重新設計窗戶的位置及加裝玻璃,並擴大窗戶的面積,以增加天然採光。至於康健中心的外牆飾面,更採用了硬度較高的鋁板代替油漆,減低日後的維修需要。

至於街市內部,原設計由磚牆分隔每個檔位,但這種「一格一格」的間隔,卻不適合康健中心的運作需要,亦局限了中心內部可以用作通道,尤其是為輪椅人士提供較大空間走動的環境。因此,團隊需要將磚牆拆掉,重新設計內部空間的佈局,為大樓地下設置寬敞的接待處和等候區,方便市民,亦為輪椅使用者提供足夠的空間到訪不同樓層。
另外,團隊將面向亞皆老街的落地玻璃向後移一米,騰出更多空間供市民和候車乘客使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