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面對公共財政的挑戰,本年度財政預算案首度要求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於2025/26年度從「一般及發展儲備基金」一次性退還40億港元(下同)。教資會近日回應立法會議員提問時,交代了八大分別要歸還儲備的詳細金額。其中香港中文大學要歸還10.41億元,為八大中最多。據教資會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各校退還金額均為2023/24學年相關基金結餘的36%,略高於政府早前提出的三分之一比例。
一般及發展儲備基金用於大學長遠規劃,允許院校將三年期內未動用的教資會撥款轉入該基金。若三年期結束時結餘超過該期經常補助金的20%,超額部分須退還政府。最新數據顯示,八大在2023/24學年的儲備基金結餘總額約111億元。退還金額最高的三所大學分別為中大,要退還10.41億元,其次是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大學,分別要退還8.266億元和8.222億元。而八所資助大學中嶺南大學要退還金額最少,為9,140萬元。
政府同步縮減對八大資助,2025至2028年總撥款將由原計劃709億元減至681億元,採用「2%-4%-6%」遞增式削減,三年共節省28億元。教育局表示,此舉旨在優化資源運用,並要求大學在不影響教學質素下整合開支。職業訓練局亦需承擔同等減幅,未來三年撥款減少3.5億港元。
為配合財政調整,八大本地本科生學費將由下學年起連續三年上調,至2027/28學年增至每年49,500元。教資會最新預測,學費成本收回率將從本學年的12.6%,逐步提升至2027/28學年的14.4%,較去年估算高1個百分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