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方案新鮮出爐,公院各項新收費明年一月一日起生效。醫管局高層近日馬不停蹄到各大平同去講解,澄清當中一些誤解或擔憂。其中急症室收費,第一「危殆」及第二類「危急」病人獲豁免,而屬於「緊急」的第三類病人則須收400元,有關注會造成醫患爭拗。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今(27日)早就在電視節目上指,急症室分流機制運作多年,第一類「危殆」和第二類「危急」病人較易辨識,分流定義清晰,難以偽裝,相信新安排的爭議小。他又強調,在制訂方案時已諮詢前線同事意見,目標是為了讓前線醫護更聚焦有效治療真正危重的個案。
高拔陞指,第一及二類其實很清楚,例如第二類是講維生指標,說明白點這是很客觀,不能裝的,事實就是事實,「你不能裝血壓低等。而(在制訂方案)過程中問了很多同事的意見,他們也說,第一希望急症室能真正體現其功能,第二他們很想幫助真正危重的病人。」
他又指,理解市民求醫習慣難即時改變,就以發高燒兒童為例,明白家長會第一時間選擇前往急症室求診,他認為,此類情況將隨時間逐步改善,醫管局會繼續延長夜診服務時間,提供更多選擇,「如果今晚有媽媽的小朋友發燒去到41度,怎麼辦?我很理解為甚麼她去急症室,我亦認為她應該要去急症室,但這些情況會慢慢轉變。」

高拔陞指,改革方案落實後對前線醫護的士氣相信會有正面作用,會多方面向巿民解說,希望社會明白方案對整個醫療系統可持續性的意義。
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急症科顧問醫生鄭志雄在一個電台節目上亦指,急症室分流機制行之有效,負責護士受過專業訓練,而香港市民一般質素都高,相信即使日後實施新收費安排,亦不會在分流上引起爭拗,「坦白說,這幾年巿民相對都了解醫護運作,明明是第三級,為了(不想支付)收費,去爭拗,想去第二級。第二級即是有生命威脅,相信病人不會弄傷腳、有輕微受傷或者骨折等,會堅持說自己有生命威脅的危險。」
他續指,過往急症室由100元加至180元後,第四類及第五類求診病人的數量變化不大,相信是因180元與私家醫生收費仍有一段距離,市民都已消化了加幅,他舉例說現時有些輕症的市民會到急症室求診,例如傷風感冒、腸胃炎、甚至曾有年青人生暗瘡都會到急症室。他指,希望今次加費可體現輕症共付,鼓勵市民善用急症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