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香港市民於中環出行。(中新社資料圖片)

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預料,2025年香港經濟增長將輕微放緩至2.2%,維持2025年中國內地國內生產總值增長4.5%的預測,與官方的5%目標大致相若。該所亞洲首席經濟學家David Mann指出,內地和香港正面對不同但相關的經濟壓力和利好因素,雙方都應保持審慎樂觀態度。很多內地企業已採取減輕風險措施,而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亦有助持續推動增長。

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表示,香港經濟正在受到疫情後的人口結構影響,尤其新移民較少機會投入勞動力市場。與2018年至2019年度相比,在職港人於2024年減少約26.9萬人,勞動力參與率下降4個百分點至57%。David Mann認為,如若有更多具備高水平技能的年輕專業人士湧入香港,能夠抵銷在職人數減少的弊端。

增勞動力參與 有助改善消費

同時,該所認為,鼓勵更多人投入勞動力市場是香港改善本地消費需求的方法之一,而推出相關政策以恢復香港的勞動力參與率,以及協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生活,對於結構性改善本地需求至關重要。根據計算,假設其他因素維持不變,若勞動人口參與率從2024年底的57%回復至61%,私人消費將可增加近11%。

此外,David Mann表示,香港正尋求各種途徑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消費,提及Coldplay演唱會及「熊貓經濟」等。

至於商務遊客比重輕微下降,他認為,任何能有效推動香港基礎商業發展,並增強來港投資吸引力的舉措都很重要。他強調,香港的核心優勢在於具備高技能勞動力,以及投資重點領域的潛能。

(來源:大公報)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