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港澳辦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網站轉發大公報評論文章
香港文匯報訊 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網站,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網站昨日均轉發大公報文章《長和事件持續熱議 各界籲算好國家發展大賬 「營商不顧國家利益,終究會自毀基石」》。文章指出,對於長江和記實業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一事,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輿論持續升溫。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企業家應該如何既算好企業財務的小賬,也算好國家發展的大賬?這是不能迴避的重大問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指出,「國家強盛商界興旺,國家受困企業受損。」他們呼籲有關企業不要執迷不悟,挺起胸膛面對美方施壓,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
文章說,眾所周知,港口運營不是普通資產,是關鍵基礎設施,這次長和交易涉及重大國家利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針對巴拿馬運河的一系列霸權主義行徑,更令人看清霸權本質,對美國來說只有「比不過就搶」的強盜邏輯。那些空談所謂「在商言商」的言論,不是天真就是糊塗或者裝糊塗。
港口管理得失 關乎國家利益
立法會議員嚴剛指出,和黃港口其他海外41個碼頭也大多分布在「一帶一路」的重要沿線國家和地區,因此,港口管理的得失確實關乎重大的國家利益。港資企業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也是國家穩定發展的受益者,國家才是港資企業的堅定靠山。營商無視甚至犧牲國家發展利益,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是一種短視的甚至是自毀基石的行為。
經濟學者、時事評論員關品方指出,長和的行動已對中國的全球港口布局構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當涉及國家民族的重大利益時,所謂「商人無國界」就顯得荒謬、天真、糊塗。為什麼不先和國家商量?有什麼苦衷?是否受到脅迫?他指出,地球和海洋足夠大,中美可各自發展,「各有各做」無所謂。問題是美國堅持單邊主義,霸凌欺詐、弱肉強食、零和遊戲、贏者獨取、拳頭話事、兇神惡煞,那就沒辦法,唯有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交易涉及美全球霸權逐步推行
安徽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僑聯委員吳志斌說,資本無國界,但是商人有國家,這場交易並非是「純粹普通的商業行為」,它不僅關乎國家的利益安全,也涉及到美國全球霸權的逐步推行。換言之,賣掉港口並不是拿到豐厚可觀的資本,本質上也是為美國的霸權助紂為虐。以一家之私利而犧牲國家之大利,終究會自毀基石,不得人心。
西貢區議員、香港新界中小企總會會長方國珊認為,以「在商言商」為牟利借口是極其不負責的行為,在當下「特朗普2.0」的時代背景中看來更是令人心寒。在中美關係處於緊張態勢的當下,倘若這次交易成功,日後難免不會發生「供應鏈之戰」,並引發國際航運業震動。相關港企不顧國家戰略及國際形勢的「商人思維」,既損害了國家發展大計,又對地緣政治造成很大負面影響。
特朗普對華打壓也是劍指香港
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陳學鋒指出,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任何跨國商業決定都難以離開國家民族的福祉。本次交易的本質牽涉到我國在海運貿易未來會否被卡脖子。全球的商品貿易中,約八九成倚靠海運物流,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特朗普最喜歡以關稅作為打壓手段,掠奪策略性基礎設施,其目的是遏制中國崛起,對國家的利益和安全帶來威脅。陳學鋒強調,香港的成功有賴於國家的支持,特朗普對華的打壓也是劍指香港特區,中國人需要挺起胸膛面對挑釁。
香港菁英會副主席、網絡紅人工作者協會創會主席高松傑注意到,美國向來動輒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干涉商業運作,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近日討論對中國製造船隻進入美國港口,徵收最高達150萬美元的港口「附加服務費」,正體現了美國的強盜邏輯。
事件繼續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不少網民對所謂「在商言商」的說法嗤之以鼻:「為什麼美國不讓荷蘭賣最先進的光刻機給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嗎?」「TikTok被勒令出售,這就是所謂的『自由』規則?」更有網民激動地呼籲長和中止交易:「一旦交割,恐怕一世英明要毀於一旦。」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