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 經濟學家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優必選、匯川技術、越疆機器人、拓斯達、華數機器人、巨輪智能、美的庫卡等「機器人七劍客」屢次刷屏,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對此,有全國人大代表更表示,廣東的機器人產業是全國最好的機器人產業。不止是機器人「七劍客」,未來兩三年可能會湧現出「七十劍客」。在筆者看來,廣東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崛起並非偶然,而是長期積累和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其擁有的以下四大方面的「底氣」,或是構成支撐其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
第一,雄厚的智能工業機器人產業基礎與廣闊的應用市場是廣東的最顯著優勢。智能工業機器人是整個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基石,而廣東經過多年發展,已構建起一條完整產業鏈,涵蓋從上游的研發設計、核心零部件生產,到中游的本體製造,再到下游的系統集成和應用服務等各個環節。這種全產業鏈布局,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協同效率,也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土壤。更重要的是,廣東作為製造業大省,擁有龐大的工廠和生產線,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巨大,這為本地機器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和持續發展動力。
第二,強勁的經濟實力與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形成了驅動廣東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合力。經濟實力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而廣東作為中國經濟總量最大的省份,其雄厚的經濟基礎為企業投入巨額研發資金提供了可能。隨着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廣東的傳統製造業面臨着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智能機器人作為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實現柔性製造的重要工具,自然成為眾多廣東企業的首選。
第三,開放包容的創新文化和營商環境,以及豐富的高校科研院所資源,為廣東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一直以其開放包容和務實的作風吸引着全球的人才和資本。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為創新思維的碰撞和新技術的落地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廣東擁有眾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這些機構不僅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也承擔着重要的科研任務,為智能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和技術支持。
第四,廣東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或是廣東智能機器人產業未來湧現更多「劍客」的最大底氣所在。筆者認為,當地政府的戰略規劃和政策扶持對於新興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關注到,廣東省政府將智能機器人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並設立了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這無疑為企業降低了創新成本,激發了創新活力。這種頂層設計和真金白銀的投入,為廣東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核心技術仍要繼續攻關
但是,在看到機遇和優勢的同時,我們也應保持清醒的頭腦,正視廣東和深圳在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中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其中,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壓力依然存在,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核心零部件和底層算法方面,廣東和深圳機器人產業仍然存在對外依賴的情況。未來需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攻克「卡脖子」技術,以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水平。
作者為經濟學家,著有《中國韌性》。本欄逢周一刊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