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石華)15日,由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及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及浸大深圳研究院聯合設立的「人文及社科研究基地(深圳)」(基地)正式揭牌。該基地作為首個聚焦人文社科領域的深港跨境研究平台,將通過「技術、制度、地域、人文」四維聯動模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文社科創新生態。

在揭牌儀式現場,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衛炳江教授闡釋了基地的戰略定位:「藉助大灣區的地理與資源優勢,我們將整合深港兩地的學術資源,推動大灣區在人文社科領域的跨學科合作與國際化發展。浸大在人文及社會科學、中醫藥、傳媒和創意藝術等領域具有鮮明特色,同時在複雜科學和計算機科學方面也展現出獨特的優勢。通過利用現代科技,浸大架起中外文化、藝術、文學、中西醫學和藥物研發的橋樑,開展深入的跨領域研究和創新推廣。」
具體而言,研究基地合作內容包括促進學者間的學術互訪,以及推動內地與香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互訪學習與調研,深化雙方學術交流。同時,三方將合辦或參與合作方舉辦的學術課程、研討會、講座及圓桌討論,如合辦研究生研討會、國際會議等,共同豐富學術生態。此外,三方還將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包括傳媒與國際問題等,開展合作研究,並交換相關的學術書籍、期刊及其他資源,以支持雙方的研究與學習。

基地的重點關注研究領域將包括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人文社科研究範式;數字治理與政策創新的路徑探索;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在大灣區的融合模式;以及區域協同合作的全球競爭力提升策略。
此外,基地將推動人文社科與科技融合,探索人工智能、數字治理與區域發展的交叉研究,打造前沿學術成果與實踐應用並重的研究中心。作為政策研究與社會創新的智庫,基地將以大灣區為試驗田,探討城市治理與經濟轉型的創新路徑。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