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截至昨日17時全球票房(含預售及海外)已破149.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向位列全球票房榜第5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發起衝擊。與此同時,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上美影)主控出品的動畫電影《燃比娃》入圍了第7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兒童單元(Generation Kplus),並在柏林舉行5場面向公眾、1場面向市場的放映,取得不俗反響。國漫不斷在國際領域出圈,東方美學闖入國際市場,多名業內人士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國漫發展進入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全新發展階段,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漫出海仍面臨優質內容短缺瓶頸,圈子化創作難滿足觀眾需求,需挖掘多元化題材創作,融古匯今打造文化IP,覓人類共情坐標,建獨屬產業鏈促文化新生,方能聯通世界。●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夢璟 上海報道
從《哪吒2》到《燃比娃》,東方美學越來越受到國際青睞,奧斯卡獎評委希拉·索菲安曾在觀影《哪吒2》後表示,這部電影在製作設計、音效、音樂等方面更上一層樓。「儘管我不熟悉中國的敘事方式和文化背景,我認為美國觀眾會對這些文化元素感興趣,甚至可能會激發他們去了解更多。我個人很想再看一兩遍,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和細節,這部電影會讓觀眾產生好奇心。」
在今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中,新生代單元主席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Markt)對《燃比娃》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這部影片在形式上具有創造性和豐富的內涵,有時令人回味和身臨其境,有時則富有表現力和近乎抽象。通過對神話隱喻的表達,它既打開了一扇通往特定文化的窗口,同時又創造了一幅具有普遍共鳴的畫布,具有極高的國際視野,這部真誠之作深深地觸動了他。
在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數碼藝術學院院長凌本新看來,傳統文化的傳承並非簡單的複製和模仿,而是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動漫創作中,可以借鑒傳統文化的元素和符號,但更重要的是要將其與現代審美、敘事方式和角色設計相結合。例如,在角色設計上,「我們可以借鑒傳統戲曲中的造型元素,但同時也要考慮到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進行適當的創新和改良。還有在詩句等文學元素的運用上,我們也可以嘗試將其融入動漫的敘事中,以增強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深度。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如3D動畫、特效等,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現代動漫中煥發出新的光彩。」
圈子化創作難滿足觀眾需求
談及中國動漫發展,中國動漫集團知識產權中心負責人高東旭直言,中國動畫電影產業鏈已初步形成,但優質內容的短缺仍然是制約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瓶頸。
據艾媒諮詢的調查顯示,2024年中國消費者對影視作品最關注的要素中,劇情佔比高達48.70%,位居第一。高東旭坦言,在過去部分動畫電影過度依賴低俗情節和噱頭來吸引觀眾眼球,這種短視的創作模式已逐漸被市場所淘汰。隨着觀眾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對電影的內容深度、藝術價值和製作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依賴人脈和圈子文化的創作模式,也越來越難以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在這種模式下創作出來的作品,往往缺乏創新和突破,難以滿足觀眾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觀影需求。」
挖掘多元創作題材
在高東旭看來,要打破這一發展困境,推動中國動畫電影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尊重創作規律,匯聚行業內的精英人才,包括鼓勵編劇深入生活,體驗不同的人生百態,積累豐富的創作素材,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靈感,創作出具有真實情感和生活質感的故事。同時,還可以邀請文學界、影視界的資深人士參與劇本研討與評審,從故事架構的合理性、人物塑造的豐滿度、情節衝突的張力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優化和提升。
挖掘多元題材也是豐富動畫電影內容的重要途徑。高東旭表示,除了深入挖掘傳統神話傳說的文化內涵,還應將創作視角投向現代社會生活、未來科幻世界、不同民族的獨特文化等領域。「只有通過這樣多元化的創作探索,才能創作出兼具內容深度、藝術價值和製作水平的動畫電影,滿足觀眾日益多元的觀影需求,推動中國動畫電影產業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