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畫電影產業實現了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多元化的 IP 開發策略,例如迪士尼通過對《白雪公主》《獅子王》等經典 IP 的深度挖掘與持續再創作,不僅推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動畫電影,還將 IP 延伸至主題公園、衍生產品、影視周邊等多個領域,構建起一個龐大且多元的商業帝國,其成功經驗值得中國動畫電影產業深入研究與借鑒。 高東旭表示,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動畫電影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西遊記》《封神演義》等經典文學作品,本身就蘊含着豐富的角色形象和奇幻瑰麗的故事架構,通過改編相信能成為絕佳的動畫電影 IP。

凌本新表示,「早在多年前,我們的動漫作品就曾深深吸引了國外的創作者。我曾拜訪過多位日本動漫創作者,他們對我們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早期的動畫作品《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等深深着迷,並由此激發了對動漫的熱愛,不少創作者甚至還表示,中國的歷史文化寶庫為動漫創作提供了無盡的靈感來源。所以一定要運用好我們的IP。」

以迪士尼為例,凌本新表示,從動畫、電影到主題公園、衍生文創產品,迪士尼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這種全方位的產業鏈布局不僅增強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為其帶來了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相比之下,國內動漫產業近些年來也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在打造形成具有強大自身特色的品牌價值方便還是有許多的發展空間。「目前來看,我們誕生了一些爆款作品,但國漫影響力還需要繼續打造出更多優秀作品,不斷推出屬於自己的完整產業鏈與電影宇宙。」

文化傳播需摒棄符號堆砌

 另外,在敘事方式以及文化符號的展現方面,高東旭表示,當前《哪吒2》的核心受眾依然是華人為主,且在不少海外地區的排片數量低於同期上映的《美國隊長4》,這個反差折射出文化產品「牆內開花牆外不香」的困境。當國內觀眾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吶喊熱血沸騰時,海外觀眾卻難以穿透文化壁壘產生共鳴,暴露出文化出海從狂歡式傳播轉向全球敘事的必要轉型。「當《功夫熊貓》用中國元素講述美式成長故事,《千與千尋》借日本神怪叩問人性本質,這些成功案例證明文化傳播需要超越符號堆砌。中國動畫的全球化敘事不是消弭文化特色,而是要在保持中華文化基因的基礎上,找到人類共同的情感坐標與價值公約數,讓哪吒的『混天綾』既能攪動東海,也能聯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