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雨竹)香港作家聯會今晚於中環舉行2025年會員大會暨春節聯歡晚宴。作聯會長潘耀明;執行會長羅光萍;作聯副會長潘銘基;作聯永遠名譽會長貝鈞奇、江揚;副監事長黃維樑、黃坤堯、張雙慶;監事宋詒瑞和數十名會員出席。

作聯還特別邀請了香港話劇團前藝術總監、桂冠導演毛俊輝及其太太胡美儀;書畫家、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常務副會長林天行;《香港文學》副社長、總編輯游江、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社長、《香港文學》社長李國紅等。
作聯會長致辭時談及AI現時能生成多種題材的創作對作家帶來的影響,指出AI可以成為作家們的助手,但創作者們也必須警惕不自覺地迎合數據。

毛俊輝導演則就「文字跳躍上舞台之旅」作專題演講。
他首先回憶起自己赴美留學的經歷,表示自己曾因對戲劇創作、製作、表演等的熱愛,於上世紀70年代遠赴美國愛荷華大學修讀戲劇藝術碩士課程。這對他來講也是一個挑戰。機緣巧合下,他在美國入行做了演員兼導演,甚至成為了劇團藝術總監。這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1984年,香港演藝學院成立,累積了許多經驗的毛俊輝受邀回港,立志將學過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傳授給年輕的學生們。他也希望找回自己發展於中華文化基礎上的根。此後他再未長期離開香港,一直在做舞台藝術傳承。
毛俊輝還圍繞文學與戲劇的互助、文字運用對劇本創作的作用與重要性等展開討論。他也直指許多當代年輕人不重視對文字的運用與發掘,這是需要調整的。

從藝50多年的毛俊輝深刻體會到,若不抓住文字、將其轉為「活的」藝術工具,就會非常可惜。他反映,當下許多戲劇演員都不會「說」台詞、傳達台詞背後人物的生命,缺乏對人物和角色的揣摩,而文字是蘊含許多元素和層次的。如莎士比亞創作的文本就包含了豐富的人生經驗及生命的過程。「這是現在非常欠缺的。」他擔心當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就會愈發忽略對文字的關注、研究和發掘。他希望大家能堅守對文字的探究、傳達與保留。
他舉例,21世紀初,他也曾以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為基礎,改編並導演香港話劇團的《新傾城之戀》。他向舞台加入了一個「說書人」兼歌者的角色,令其在音樂及歌詞中傳達對戲劇內容的觀察、批判、體會。這或許也是文字、書本為表演藝術所注入的一次生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