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人工智能(AI)正引領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震驚全球,香港也在不足兩個月內,推出結合DeepSeek底座模型的首個AI大模型「HKGAI V1」。本港在AI新賽道正全力向前衝,而算力是AI演算法運作和資料處理的根基,去年設立的「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是本港AI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數碼港金融科技總監嚴滌宇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數碼港作為香港科技創新的重要樞紐,近年來致力於打造完整「AI生態圈」,未來會繼續多管齊下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支持創科發展。

●AI製圖

優質的算力基礎設施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上,扮演推動產業發展及創新突破的關鍵角色。嚴滌宇提到,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人工智能實驗室在去年底同步啟用,該超算中心是本港首座最具規模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能提供先進的算力以推動產業發展。去年財政預算案宣布撥款30億元,通過數碼港推行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院校、研發機構及企業等五類合資格單位善用超算中心的算力,相關計劃在去年底亦已展開。他表示,數碼港正全力推動夥伴企業及初創企業,攜手研發、創新和應用,並吸引更多海內外前沿科技研發項目和科技人才來港,共同打造香港AI生態圈。

匯聚逾330人工智能大數據初創

數碼港去年底宣布,超算中心首階段設施算力總容量可提升至1,300匹(PFLOPS)(1 PFLOPS相當於每秒運算能力為1,000萬億次),今年將逐步提升至3,000匹水平。而人工智能實驗室則集結本地AI生態圈夥伴研發實力,透過算力開發、大模型建設及不同行業的人工智能應用等,推動有關創新技術轉化落地。數碼港匯聚超過330間專注研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初創企業,這些企業通過數碼港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測試研發成果,提升香港創新優勢,賦能經濟智能轉型,並提升智慧生活質量,為社會帶來普惠效益。

夥金管局推AI沙盒測試15用例

政府政策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參考內地或鄰近地區的經驗,不少AI、數碼科技的應用場景都由企業帶頭創造。嚴滌宇強調,國際創科中心是需支持各行各業創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特區政府財庫局、香港金管局在推動金融應用AI方面都出力不少。他舉例指,為推動鼓勵香港金融業掌握AI帶來的機遇,數碼港正積極參與金管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沙盒相關計劃,確保在受控及安全的環境下,為AI技術供應商及銀行提供合作平台,積極探索有關風險管理、檢測及預防欺詐,及與客戶互動的相關應用,並在過程中識別潛在風險。

●數碼港金融科技總監嚴滌宇表示,數碼港作為香港科技創新的重要樞紐,近年來致力於打造完整的「AI生態圈」。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金管局去年底公布,GenA.I.沙盒首批參與者來自10家銀行和四家技術合作夥伴共15個用例,參與者正是使用數碼港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中心的專屬平台,進行相關用例的技術測試。嚴滌宇形容,新的GenA.I.沙盒是一項突破性舉措,沙盒將協助銀行在風險可控的框架內測試各種GenA.I.的創新用例,並提供所需的技術支持和針對性的監管意見。

與財庫局推廣綠色金融科技

財庫局去年亦委託數碼港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嚴滌宇指有關計劃旨在鼓勵更多創新綠色金融科技方案的研發與商業應用,涉及五大範疇,包括綠色與數字金融和投資;ESG﹙環境、社會和管治﹚披露、合規和監管匯報; 碳交易、分析和科技;ESG數據、智慧和分析;ESG/氣候風險模型和評估,計劃可提供前期資助,推動進行綠色金融科技活動的科技公司或研究機構與本地企業合作,開發處理行業痛點而市場上未有使用案例的項目,推動有潛力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科技於香港商業環境中更廣泛應用。財庫局上月披露,該項資助計劃共有39位申請者涉及60個項目獲批,每個獲批項目最高資助額15萬元。

嚴滌宇又指,初創企業需要創業支持,而數碼港會在不同階段提供不同支持,如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提供最高10萬元的種子基金;數碼港培育計劃,提供最高50萬元財務資助;數碼港加速器支援計劃,提供最高30萬元財務資助;數碼港亦有成立投資創業基金,以投資具潛力的項目。

港盡取中美之長 發展FinTech佔上風

(記者 馬翠媚)全球逐鹿新科技,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各國透過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生態系統建設,力爭在這一領域佔據領先地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現時業界人士如何看待香港金融科技是處於哪階段,以及展望未來可以如何發展?數碼港金融科技總監嚴滌宇認為,「現時在AI發展上,最主要的兩大強國是中國及美國,其中美國的優勢強在基礎研究,如移動互聯網的發明都是來自美國,可是在應用上中國仍有很大優勢,如抖音、微信等,香港則正正取兩者之長,既借助國家的科技及應用落地的能力,又可接軌歐美最前沿的科研」。

AI將重塑本地金融行業

金融科技界出身的嚴滌宇指出,在AI改變世界的路途上,現時金融是香港貢獻最大行業,倘香港可以並取兩家之長,「我們可能比任何一個地方更有優勢,去重塑本地金融行業」。他引用另一位學者之言指出,中國EV(電動汽車)如何可以彎道超車,認為傳統金融如傳統造車,金融業如汽車業一樣有其複雜之處,在進入AI新時代下,未來AI或有望重塑整個金融業生態,希望可為香港經濟帶來更大更新增長動力。

嚴滌宇在金融科技界打滾多年,加入數碼港前,曾為TransUnion創建電子化認識你的客戶解決方案,被大多數零售銀行和SVF使用,包括滙豐銀行、Payme和恒生銀行。他曾在港大攻讀計算機科學系博士,論文正是針對自然語言學習在合規科技的應用,他希望能夠令自然語言學習更加融入金融科技。

相關閱讀:

【香港經濟新動能】多項資助計劃 做大做強香港研發香港製造 年建逾100智能生產線 促港新型工業化

【香港經濟新動能】搶虛資50萬億美元商機 香港佔盡先機

【香港經濟新動能】河套北都成核心樞紐 建設大灣區科技引擎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