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2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打造最好科技創新生態和人才發展環境」主題新聞發布會,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辦主任林毅表示,深圳將在政策、場景、創新、機器人四個方面持續發力,更大力度的支持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

目前,深圳已匯聚人工智能企業2600餘家、獨角獸企業6家;機器人上市企業34家、獨角獸企業9家,創新活力持續迸發。林毅舉例道,深圳在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上成果顯著,騰訊混元、華為盤古位居通用大模型前列,思謀科技、晶泰科技、北科瑞聲、元象科技等憑藉出色的產品體驗成為機器視覺、AI製藥、智能語音、3D視覺領域垂類模型「領頭羊」。
深圳機器人「天團」嶄露頭角,7家企業入選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機器人上市公司百強名單,佔中國大陸上榜企業近1/4,同時,匯聚了樂聚、眾擎、逐際動力、優必選等整機企業,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

林毅表示,深圳將更大力度加強政策支持,向企業發放最高60%、最高1000萬元的「訓力券」補貼,以及模型券、語料券、場景補貼等。通過「揭榜挂帥」等方式,對開放應用場景、突破關鍵技術、構建專用數據集、提升規模化製造和應用能力等予以精準支持。
「我們計劃2025年再開放100個應用場景,加速場景供需匹配,助力企業研發產品、迭代技術、驗證性能。」林毅表示,比如開放市政環衞、應急救援、大模型輔助醫療、醫療康養等應用場景,鼓勵製造業企業主動擁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全面開放技術研發、質量檢測、流水線組裝、物料搬運等生產場景,讓新技術更好更快變成產品、進入千行百業千家萬戶。
同時,推動模力營等創新孵化器持續優化空間、算力、模型、資本等一站式服務,用創新孵化器解決空間難題。設立100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基金,聚焦人工智能的軟件、硬件、具身智能等方向,投資一批高成長性企業,用百億基金解決融資難題。
在提高人形機器人產品軟實力方面,重點攻克「大腦」大模型、「小腦」運動控制、跨模態實時交互等關鍵技術。同時持續強化機器人產品硬實力,重點突破精密減速器、關節電機、力傳感器、電子皮膚、靈巧手等關鍵零部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