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 通訊員 郭成海、岳千琳)記者從深圳鐵路獲悉,2025年春運期間廣深港高鐵跨境客流量近400萬人次,同比增長24%,創下歷年春運新高。這一數據折射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網絡互聯互通邁入新階段,以廣深港高鐵為支點的「軌道上的大灣區」正加速成型。
新增線路拓展「軌道動脈」版圖。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大動脈,廣深港高鐵春運期間累計開行動車組列車8400餘列,將香港與深圳、廣州、北京、南昌、上海、長沙、武漢、桂林、貴陽、昆明、成都、汕頭、廈門等內地93個主要城市緊密串聯。今年春運,香港西九龍首次開行至武漢、西安、揭陽、汕尾方向動車組列車,新增北京、上海方向高鐵智能動臥,形成「夕發朝至」的跨區域通勤新模式。
「以前回潮陽要5小時,現在2小時就能到家。」正在福田站候車的陳女士感慨,隨着列車班次加密,跨境探親變得像「串門」般便利。
服務升級打造「灣區客廳」標杆。路網延伸的同時,服務品質也在持續升級。記者在福田站看到,以「迎春花」服務品牌為引領的個性化服務體系全面運轉,「三語四通」服務崗、愛心接力圈等創新舉措讓跨境出行更顯溫度。為進一步提升跨境旅客的出行體驗,深圳北站、福田站升級閘機識別系統,使得港澳通行證核驗效率大幅提升。據車站客運值班員王浩洋介紹,配合優化的導視系統和「紅馬甲」志願者引導,高峰期旅客進出站時間平均縮短15分鐘。春運期間建立的失物招領聯動機制,已幫助旅客尋回物品近200件次。
政策賦能催生「同城生活」圖景。在硬件設施與服務品質雙提升的基礎上,「靈活行」、「一簽多行」等政策持續釋放紅利。自2024年3月8日「靈活行」延長至深圳北站以來,春運期間的業務辦理量實現了15.4%的增長,進一步促進了大灣區的互聯互通。數據顯示,大灣區日均跨城通勤人數突破6萬人次,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1小時經濟文化圈」覆蓋人口超270萬。深圳車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深港雙城開行時間僅14分鐘,穗港縮短至48分鐘,這種時空距離的突破,正在重塑大灣區居民的工作生活方式。」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以廣深港、京港澳兩大通道為主的「人字形」綜合運輸大通道已然形成。隨着「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的持續推進,區域要素流動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2025年春運期間,廣深港高鐵日均開行列數同比增長11.5%,這一變化使得「雙城生活」日益成為常態,「多城一體」也逐漸成為現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