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訊 (記者 姬文風)嶺南大學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今日受邀出席香港大學與香港工程院合辦的科技講座系列,發表題為「從ChatGPT 到 DeepSeek 的突破與高等教育的變革」的演講。他指出,作為一家AI初創企業來說,DeepSeek的突破已成功取得大家關注,尤其它的低成本及「開源模式」具有競爭力,打破過去西方壟斷AI的地位,對全球創新技術和人工智能帶來了深遠影響。
「DeepSeek出現後,大家開始關心資源優化及減省開發AI成本的問題,其重要性透過開放使用實現人工智能普及化,成功打破了AI的壟斷市場。」他表示,人類已經進入了後人工智能的時代,需要與AI共存和合作,並形容AI將會演變成有如試算表或Excel一樣簡單使用的一種工具。此外,AI的不同技術,包括聊天機器人和內容生成技術,正越來越多應用在增強學習體驗,在內容生成的過程中亦節省大量時間,同時有助增強創造力。

秦泗釗強調,嶺大會將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到不同課程中,裝備同學在未來職場中具備熟練應用AI的技能,並教導學生如何避免被AI取代及正確使用AI。「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是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明辨是非對錯。」
場內有觀眾問到,人類在不久將來會否被AI取代?秦泗釗表示,一些重複性的工作將來或會被取代,但不同學科及專業仍然需要專家,例如,50年前只有專家才可以使用專業儀器拍照,現在科技進步,數位攝影的普及讓所有人都可以用使手機拍照,但社會仍然需要專業攝影師。此外,AI預測天氣的模型亦愈來愈多被使用,並利用AI的資訊收集和整合能力獲取精準的天氣預告,這有利於大眾提前作好準備,更好地應對環境及氣候變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