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去年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30億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以支持香港高等院校在前沿科技領域提升基礎研究設施,並推動科研協作發展。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提交文件,介紹計劃的主建議框架及落實細節。有關研究需要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瞄準的7個前沿科技領域,包括人工智能(AI)、量子信息、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並必須由國際頂尖人才帶領的科研合作,由計劃提供配對資助,每項申請可獲批1億至3億元資助,用於研究營運、購買設備與其他研發開支。預計計劃可於2025/2026年度邀請八所資助大學提交申請,最快可於明年上半年公布結果。 

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提交文件,介紹「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的主建議框架及落實細節。圖為本地科研實驗室。 資料圖片

創科局及創新科技署近日向立法會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指,透過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可為香港吸引國際頂尖人才並促進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合作,支援科研機構的科研容量,包括硬件配套、科研團隊及設備裝置等,從而鞏固和提升創科生態鏈上游的底氣,並帶動中、下游的產業發展,以支撐創科鏈的全面發展。

設督導委會 確保項目屬頂尖

計劃要求由香港八大作為主要申請機構,但可由大學、科研機構和其他單位共同提交,相關主題需要基本圍繞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基因與生物技術、臨床醫學與健康,以及深空、深地、深海和極地探索7個領域的基礎研究,其鼓勵涵蓋多於一個前沿科技領域;但考慮到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局方亦會因地制宜,同時考慮其他與香港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前沿領域,由特別成立的督導委員會按個案考慮申請研究的前瞻性及原創性。

創科局在文件中強調,申請項目必須包括國際頂尖人才帶領的科研合作,各校研究設施的領軍人才須為過去10年於香港以外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研究分支工作3年或以上的科研人員,並最快可於提交申請前6個月內到任,全職形式領軍人才會獲優先考慮。

為鼓勵大學及機構投放資源於吸引人才,計劃會以配對形式提供資助,研究人員/學者薪酬資助比例最高為 1(政府):1(申請機構及其他資金);其他開支則提供最高4(政府):1(申請機構及其他來源)配對。

若研究未符條件 會提早終止協議

局方表示,每項獲批申請料可提供一筆約1億至3億元的資助,即計劃合共會有10個至30個項目,以進一步綜合及壯大香港各大學的研究優勢。而獲資助的研究設施亦需要在簽訂協議後18個月內開始運作不少於5年的時間,若研究表現未符相關條款,政府有權提早終止協議,及收回沒有用於相關用途的資助。

文件指,計劃亦允許大學運用撥款,確保參與的現有科研團隊成員維持其薪酬水平,又或聘請額外人手支援其原有教學工作以便其專注於研究;知識產權方面,則會讓研究團隊/發明者的相關利益分配不少於七成,以提供更大誘因,促使本地、內地和海外研究團隊參與計劃中的前沿科研工作。另申請的大學亦要提交相關的人才培育、研究成果、跨領域合作等績效指標,以供審批。

創科局表示,已於去年10月就前沿科技計劃的框架諮詢八大,預計可在今年中前向財委會申請,於「創新及科技基金」開立30億元的專屬分目推行計劃,並在2025/26年度邀請各大學提交申請,最快可在明年上半年公布結果。

港科大:積極按政府10條件籌辦新醫學院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為應對本港醫療人手不足挑戰,香港多所大學正積極為申請籌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作最後準備。最早提出有意開辦新醫學院的香港科技大學昨日舉行傳媒新春聚會,校長葉玉如表示,校方正積極按照特區政府提出的10項主要考慮條件作準備,亦向世界級醫學院學習借鑑,會制定符合國際高標準的四年制第二學位課程,同時探究以人工智能等不同科技融合醫學。團隊正努力撰寫完善的建議書,希望建立最高水平的國際化創新型醫學院,培養出具備豐富臨床經驗和研究思維,並且擁抱科技的醫療人才。

港科大一眾高層向傳媒介紹科大成果及來年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港科大昨日舉行傳媒春茗,由葉玉如聯同首席副校長郭毅可、副校長(行政)譚嘉因、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副校長(發展)鄺家陞等介紹過去一年的成果和展望來年發展。

爭取下月17日前完善建議書

葉玉如表示,港科大將致力協助香港發展三大樞紐,包括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國際創新科技樞紐和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在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方面,除了爭取成立第三間醫學院外,還會加強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轉化及匯聚醫療專業人才,例如在本學年開辦的「藥品監管事務與政策碩士課程」共取錄了40名學生,另取錄了8名來自特區政府衞生署人員為特別研究生。

特區政府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早前訂定10項主要考慮條件,包括創新策略定位、教職員人手、校園與教學設施、臨床經驗與學習資源等,並要求有意籌建的大學於今年3月17日提交建議書。現時距離時限剩約一個月,葉玉如表示,該校團隊正非常努力,希望把建議書「寫得非常之好」,能完善回應相關條件。

她強調,建設醫學院不單需要龐大經費,各方面的準備亦不簡單。該校過去一年已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與不同世界級的醫學院溝通,向他們學習「辦一間醫學院如何能做得最好」,包括怎樣的硬件和環境,可以令到學生得到最好的培養。

研究實力雄厚 以科技融合醫學

香港多間大學都提出有意爭建第三間醫學院,葉玉如認為,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港科大作為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研究實力雄厚,「尤其是科技方面,以科技作為基礎,其與醫學融合在一起,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她引述,在早前與獲港科大頒授工程學榮譽博士學位的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討論時,對方就建言:「以包括人工智能等不同科技為基礎去融合醫學,是一個籌辦創新型、研究型醫學院的非常有效方法。」

在籌建新醫學院方面,她指港科大會與內地的醫院和醫學院合作,主要是希望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受不同優秀培訓和交流學習,培養出廣闊視野,與資源關係不大。

葉玉如重申不會為省開支削人手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特區政府早前表明,因應財赤和本着社會共同承擔原則,將減少未來3年對資助大學的撥款,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昨日回應表示,已得悉相關安排,惟未收到指示會調整多少,詳情有待特區政府公布。

為保持教學質素,校方不會削減人手以節省開支,「因為一定要有相當高質素的教師才能做到」,且未有定案要透過提升非本地生學費來增加收入。

有指本港大學有較充裕的盈餘應對不同財政狀況,港科大副校長(行政)譚嘉因補充,大學盈餘逾八成已有預定用途,例如預留作教學、研究及校園建設等。

THEi獲運動康樂學科評審資格 爭取明年升格應科大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盈盈)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昨日舉行新春傳媒午宴,宣布該校的運動康樂學科成功取得首個學科範圍評審資格。校方將繼續申請另兩個學科範疇評審,目標於2026年內實現升格成為應用科學大學。該校並會於今明兩年首次開辦有關數碼轉型和運動康樂管理兩個碩士課程,支持香港社會推動企業轉型及運動發展的人才需求。

THEi 宣布該校獲運動康樂學科評審資格。 香港文匯報記者楊盈盈 攝

THEi校長劉建德、副校長曾偉基及李德文等出席昨日午宴並介紹院校最新動態。劉建德透露,該校「運動及康樂管理」學科範疇近日成功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學科範圍評審,為該校首個獲通過的學科範疇。

餘下兩學科範疇料2026前完成評審

目前,THEi距離可升格為應用科學大學尚欠兩個學科範疇—「建造環境」及「資訊科技」,校方預計可分別於今年中及明年完成相關評審,目標於2026年內實現升格。

為配合特區政府推動文化、體育及旅遊融合發展政策,THEi亦計劃於2026年開辦全新運動及康樂管理碩士課程,以應對啟德體育園區啟用後相關專才的需求。

早前,THEi 獲批開辦首個碩士課程——工商管理(數碼轉型),劉建德透露,離課程收到2,000餘名學生申請,其中包括不少內地生,最後錄取約300人,剛於本月開班。

劉建德表示,作為聚焦職專教育的專上院校,開設課程應考量未來社會需要,特別是近年全球科技急速發展,教育改革和學術界未必跟得上業界步伐,傳統大學模式培養的學生,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轉化上遇到挑戰,「請人不難,請一個適合的人很難,時間不容許慢慢培訓。」因此,應科大的發展對社會非常重要,希望學生和家長能明白,就讀應科大非止步於學士學位程度,仍可繼續升讀碩士博士。

在專業發展層面,劉建德透露,THEi正積極籌備今年初舉行的「一帶一路應用科學與職業教育領袖論壇」,旨在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學府及企業的合作交流,希望深化應用教育的國際合作。

針對綠色經濟轉型趨勢,學院設立的氫能源教育及人才培訓中心將於今年9月對外開放。該中心由THEi聯合機電署、海外院校及本地企業合作,旨在推動香港氫能可持續發展,內設有氫能源轉化儀器模型,配合互動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及公眾對氫能源產業的認識,未來還將舉辦業界分享論壇,吸引年輕一代投身再生能源領域,支援香港綠色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