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伊始,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成為話題焦點。計劃假期旅行、定製年夜飯、優化返程路線……AI搜索給這個春節增添了不少便利。但同時,一些打着「AI工具保姆級實用教程」「如何用AI變現」等旗號的付費網課在社交平台上捷足先登,甚至宣稱「不學就掉隊」。AI搜索需要付費學嗎?

DeepSeek(路透社資料圖)

製造焦慮動輒收費數百元

今年春節假期,DeepSeek的異軍突起讓各類AI應用的關注度再度攀升,在華為、蘋果等多款手機軟件商城,DeepSeek已連續多日位居「免費App」下載排行榜首位。

然而,技術迭代更新也成為一些人製造「認知斷層」的「商機」。

記者在各大社交平台搜索發現,關於DeepSeek使用的相關教程五花八門,售價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記者在小紅書搜索「DeepSeek怎麼用」的詞條時出現了上萬條攻略,「1小時入門教程」「3個月變身AI使用達人」等標題格外吸睛,讓人眼花繚亂。

記者與一位博主私聊後,被其拉入一個近500人的群。看到記者的學習意願,群主主動添加微信,表示收費800元「一對一教授,包學包會」,還發來一份「變現攻略」,稱「可以提供渠道讓你學會後運用AI技術兼職,把學費賺回來」。

一位買過課程的「群友」告訴記者,課程教授的內容幾乎都是網上拼湊的信息,一些所謂的「秘籍」也可在公開信息中搜到,「覺得被騙了」。

記者梳理發現,在各大社交平台,除了教人使用AI工具,還有大量課程教人們如何與AI進行對話、如何將AI部署到本地等,更有甚者以「用AI賺取人生第一桶金」為噱頭打造「AI訓練營」,部分商家還打出「2025年不是AI淘汰人類,而是會AI的人淘汰不會AI的人」等口號,製造AI焦慮。

AI使用需要付費學嗎?

專家表示,AI教學及其背後的培訓亂象,正是藉助了技術飛速更迭下人們「怕掉隊」的焦慮心態。如何正確認識AI,讓其真正成為輔助人們工作生活的好幫手,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劉忻介紹,包括DeepSeek在內的多數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操作界面已經做得非常簡潔流暢。今後隨着技術的不斷迭代,人們還可以通過語音功能實現和AI的即時交互。「網絡上目前發布的一些免費攻略基本把AI搜索工具的使用流程都講清楚了,大家參考這些已經足夠。」

「為了一款免費開放的輔助工具,再去花錢學習如何使用,顯然是本末倒置了。」劉忻說,並且AI的演進速度非常快,往往一兩個月就會出新的版本,社交平台上不少教授時長達數月的「深度」課程也難跟上時效。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已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在國家網信辦備案,其中,僅2024年就新增238款。

同時,一些業內人士也表示,針對需要藉助AI去輔助完成特定專業領域的工作,例如醫療導診、科學實驗等可能涉及底層邏輯及算法的深度使用人群,接受專業培訓也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培訓機構,學習側重點應是如何將本專業與AI應用深度融合,更好提高工作效率。

北京創智和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等業務的企業,該公司華南區域交付總監陳鵬洪表示,公司後續會藉助AI給臨床醫生做臨床路徑推薦、科室精細化運營管理分析等更有針對性的參考,「這些應用都旨在讓工作變得更高效」。

面對新技術:開放理性無須焦慮

受訪專家表示,AI既非洪水猛獸,更非萬能神藥,公眾要對AI建立起理性認識,將其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錦上添花的新型生產力工具,以更加開放、理性的態度,共同面對AI時代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一些互聯網從業者表示,AI重新定義了工具屬性,它的發展目標之一就是主動走向用戶,把專業的技能通俗化,讓繁瑣機械的工作流程由AI來完成,人們可以將更多精力聚焦到自己的創意上。

隨着AI產品及服務加速優化,用戶量也爆發式增長。據統計,2024年5月至7月,字節跳動旗下豆包App的日新增用戶從20萬迅速提升至90萬;DeepSeek上線僅20天日活用戶數就已突破2000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用戶規模達2.49億人,佔總人口的17.7%。

如今,AI應用以其智能便捷的優勢,正在成為輔助公眾生活、娛樂、工作的「好幫手」。在這個新年,「AI+版畫」「AI+詩詞」「AI+視頻」等創意玩法成為拜年新風潮。「春晚點評的AI梗」「這屆春節AI味太濃了」等詞條也頻登各大社交平台熱搜。

專家表示,相關部門應盡快建立起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網絡社交平台及電商網站也應進一步暢通舉報投訴渠道,舉全社會監督之力,讓妄想借AI使用熱潮「割韭菜」的不良商家無所遁形,為AI應用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