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自大年初一上映以來票房屢刷新高,不僅登頂中國電影票房總榜,還超越《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獨佔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榜首。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8日下午6點,該影片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已突破72億元(人民幣,下同)。伴隨着觀影人次的不斷刷新,中國觀眾對電影的解讀也逐漸深入,社交媒體不少觀影分享,討論片中場景的中美博弈隱喻,亦有觀眾認為影片充滿反對大國強權的痕跡。多位專家學者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優秀的作品才會帶給人更多想像空間,民眾的解讀一方面說明對影片的認可,另一方面也是公眾情緒的匯聚,觀眾通過電影外化自己的情感,多重解讀豐富了影片的意義,希望《哪吒2》接下來在海外有更多收穫。

●觀眾近日在貴州省黔西市的一家電影城觀看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 新華社

「玉虛宮不就是活脫脫的現實版五角大樓嗎?」「綠色仙牌上的白頭鷹,簡直就是綠卡的代言人!」「煉丹爐上面的美元符號亮瞎眼,不就是在暗戳戳地諷刺經濟霸權和美元體系嗎?」……伴隨着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的高歌猛進,影迷們也極為用心地為片中細節做出各種解讀。談及網絡上對《哪吒2》的討論時,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小孩看熱鬧、大人看門道,《哪吒2》是一個非常適合全家看的故事,在春節檔上映的時間點非常好,「好的故事和製作,在口碑效應的刺激下,促使影片取得了高票房成績。」

優秀作品提供更多想像空間

「影片大神話體系的建構有點像超級大片,這種片子在中國是不太多的。」張頤武也觀察到有很多觀眾將片中細節與國際政治隱喻聯繫起來,「詩無達詁,優秀的作品總能給大家提供更多的想像空間。」他認為,影片故事情節並沒有脫離哪吒的原型,網友將影片細節與對當下大國秩序的不滿相結合進行解讀,給影片的附加意義可能比創作人員自己想的還要豐富,「觀眾做的很多深度解讀其實挺有意思的,讀出了很多獨有的符號和象徵,大家各取所需。」

張頤武說,觀眾對影片進行政治上的解讀主要因為春節期間民眾很關注國際風雲變化,強烈感受到世界局勢的不確定性,「所以大家就從電影裏外化了自己內心的很多情感和情緒,對電影的解讀是公眾情緒的匯聚。」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院長崔蘊鵬也關注到了網上關於該影片細節的諸多討論。他認為,有人願意去解讀是對作品的認可,「古今中外歷史上很多文藝作品也都被各種解讀」,說明觀眾已經不再認為動畫是一種單純低幼的簡單藝術形態,看到動畫其實可以承載非常多的內涵,「大家開始把動畫作品放在成熟的藝術作品位置上」。

動畫更是國際化創作語言

崔蘊鵬說,動畫作為視覺形象比較突出的藝術形態,一直以來就承載着講故事和傳達信息的雙重功能,「有些原理性、哲理性的信息很難用其他的實際拍攝或者表演的方式表達,就可以選擇動畫的方式」。當下各種高新技術讓動畫有機會模仿模擬現實世界的物體形態和光影效果,動畫表達有了更廣闊的空間。

「我覺得相對於真人實拍的電影來說,動畫更是一種國際化的創作語言。」崔蘊鵬認為,現在的動畫創作者不管是想講一個非常單純的故事,還是想表現非常複雜深刻的思考,都是可以做到的,「中國文化向來有文以載道的傳統,所以每一個創作領域裏或多或少都會有文化方面的思考,這也為觀眾提供了更多解讀方向」。

即將登陸海外市場 尋求全球觀眾共鳴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記者馬曉芳及新華社報道,「最近剛重溫了2019年的第一部《哪吒》,準備13號澳洲上映後和朋友去看第二部,非常期待!」墨爾本華人陳曉雪說。她仍清楚記得,當時《哪吒之魔童降世》(Ne Zha)在澳洲上映時的驚喜體驗,「完全沒想到中國動畫能做到這麼好」。

●不少市民近日來到四川成都交子大道的哪吒雕塑前打卡拍照。 中新社

自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超過50億元人民幣(約7億美元)票房成為當年中國電影市場最大黑馬。在北美上映後,「哪吒」這一中國傳統神話角色逐步走向全球觀眾。5年後,續作《哪吒之魔童鬧海》(Ne Zha2)即將在澳洲和北美上映。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院長崔蘊鵬認為,《哪吒2》視聽質量非常過硬,影片的精神內核跟當下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問題相契合,一部能夠感動億萬中國觀眾的影片,在海外獲得認可的可能性也很高。

崔蘊鵬指出,之前《黑神話:悟空》在國際上火出圈為《哪吒2》提供了借鑒,作品表達的精神內核吸引觀眾,觀眾看完後才會去進一步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雖然中國動畫與迪士尼皮克斯等老牌動畫公司相比還有提升空間,但是中國文化為動漫產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來源,同時中國市場擁有十幾億的受眾基礎,中國對動畫產業扶持十分充分,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完整扶持矩陣。在成熟的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相互促進下,中國動畫產業具有一定的發展優勢。

中西交融文化場域普遍且真實

「對《哪吒2》諸多造型和情節的精細解讀還在持續發酵中,說明中西交融的文化場域是普遍而真實存在的,對標可能才剛剛開始。」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金強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該片導演這一代年輕人通過媒體了解世界的各種不公平不公正現象,在國際亂局根源的溯源方面有着更為清晰的認識和強烈的表達欲求,通過影視作品來直接表達或者隱喻寄託是情理之中的。

金強認為,新世紀以來,多極化國際關係格局屢遭破壞,單邊行動和霸權政治顯而易見,國際媒體和影視界也存在着不可撼動的主導力量,影視批評界的西方思維亦較為濃重。傳統的影視內容生產一直西強東弱,西方影片所塑造的諸多符號、人物形象和情節往往跟「救世主」高度牽連在一起,這也導致了諸多強勢慣性思維。

金強說,《哪吒2》中諸多力量的覺醒、磨煉、崛起,指向對舊秩序的不滿和對諸多謊言的拆穿,尤其是不迷信權威、不阿諛強權,深得年輕觀眾的同感和共鳴,「影片總體上要從藝術和影視傳播的角度去分析,但其政治隱喻和理念傳播也都是毋庸迴避的」。談及該片在海外的傳播,金強認為,影片在海外取得廣泛傳播還需要對一些情節和符號做適當的取捨,再適配本土化的語言表達,方能獲得更多海外觀眾的青睞。

影片場景VS民眾熱議

●玉虛宮在影片中統治着仙界的規則和力量,許多觀眾將其解讀為對美國主導全球規則的隱喻,因為有不少網友發現,影片中的宮殿設計,與現實中五角大樓極為相似,而哪吒的反抗則寓意着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對既定秩序的挑戰與重塑。這一場視覺化的衝突引發了觀眾的共鳴:誰掌控規則,誰就能影響未來。(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葉德榮)
●作為玉虛宮維繫運轉的核心法器,丹爐象徵着資源與科技的高度壟斷。又有觀眾發現,玉虛宮的核心丹爐上竟然刻着一個高度還原的美元符號,非常明顯地象徵着美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技術壁壘。而影片中哪吒以智慧與勇氣摧毀丹爐,當中的含義可謂是不言而喻:中國一直通過自主創新不斷突破國際技術封鎖,取得顯著成就就是最好的印證。(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葉德榮)
●影片中象徵特權的「神仙牌」是進入仙界的特別通行證,又被發現與現實中「美國綠卡」十分相似。然而片中哪吒對「神仙牌」的拒絕,被認為是對美國規則的抵制,也是對自主成長、自主發展的堅定信念。正象徵着中國在全球人才競爭中,以自主培養和吸引力的提升,逐步擺脫對外部認同的依賴。(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葉德榮)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