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每年花費大量公帑補貼市民用藥,醫管局上年度藥物開支逾130億元。圖為眾多病人在公立醫院藥房等候取藥。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2025/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即將於本月底公布,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透露醫療衞生開支仍有節約空間。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表示,節約人人有責,「包括不浪費藥物,(病人避免)拿了回家放在一旁甚至丟掉;又或者約了門診但不去,這是資源浪費。」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到一間公立醫院直擊,發現院方派發藥物時相當「慷慨」,不少病人獲發大包藥物,包括大量「需要時服用」的藥物。其間,有病人不滿醫生按上次覆診藥方,重複處方不必要的藥物而與職員爭拗。他向記者表示,「之前處方的都未食完,家中囤積大量藥物。」他其中一款重配藥物市價逾百元,推算政府補貼近九成讓他以15元在公院購買。

盧寵茂昨日在回應預算案的醫療開支時表示,節約是美德,人人都應該節約,「不浪費我相信不單單是教育及醫療的,也包括所有政府部門,以至全港所有市民都應該的。」包括不會浪費藥物;或者病人預約門診服務卻「甩底」,都是資源浪費,舉例之前的牙科街症確實有這個情況出現。他強調,醫務衞生局及醫管局會用好資源,做到不浪費一分一毫及每一個人手。

大量處方「需要時服用」藥物

針對藥物開支,香港文匯報記者翻查醫院管理局2023/2024年度年報,發現藥物開支增加6.8億元,達131.3億元,比2021/2022年度增加三成有多。

目前,醫管局藥物名冊中的「通用藥物」及「專用藥物」,均以高額資助下的標準收費提供予病人使用。其中,「專科門診」下每種藥物以最多16星期為一單位,每款15元。急症室、住院及普通科門診等服務目前並無就個別通用藥物及專用藥物額外收費。在這情況下,政府對每名病人作出大額藥物補貼,但這筆開支又是否用得其所?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到一間公立醫院直擊藥物派發情況,發現藥物濫發問題頗為普遍。由於病人一般相隔3個月至半年覆診一次,每次獲醫生處方期間的藥物,包括多種「需要時服用」藥物,即只在出現症狀才服用的藥物,例如處方大量止痛藥,但病人期間卻不是每天需要服用,因而囤積藥物,也加重政府財政負擔 。記者就直擊,不少病人獲派1至3種「需要時服用」藥物,甚至有患者獲派5盒「需要時服用」藥物。

病人欲退多發藥物 藥房拒收

80歲的廖先生就因為濫發藥物的問題,與藥劑師出現爭執。「我家裏還有一樽,用不完就要整支丟掉?」廖先生向職員反映他對院方的做法感疑惑。藥劑師當時回應稱:「醫生藥單處方了,沒辦法退回醫院的。」

●廖先生因欲退還過多的藥物,與藥劑師出現爭執。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該款重配的藥物是用於治療皮膚病Fluocinolone Cream 0.0125%藥水,100克的劑量於市面藥房購買價值143元,廖先生於公立醫院則僅支付15元獲得。換句話說,公帑為他支付了近九成藥價,但隨時會被浪費掉。

廖先生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醫生診症時,未掌握他的病情已減輕,依然按照上次覆診的藥單開藥,造成了濫發,「醫院藥房也是按醫生的藥單做事,退不掉多餘的藥。」

●廖先生展示重複處方的藥物。 香港文匯報記者洪澤楷 攝

楊先生是一位安老院員工,昨日特地到醫院為患有長期病的院友取藥。他向香港文匯報表示,若覆診期相隔較長,醫院會處方大量「需要時服用」藥物,造成浪費,其後院方將取藥頻次改為三個月一次,濫發藥物的情況有所改善。他補充,曾了解到市面上因濫發藥物而出現二次轉賣的情況,「對財政造成嚴重負擔,希望公營機構減少濫發藥物情況。」

市民楊小姐也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曾遇過因病情減輕,仍領取同樣數量藥物的情況,造成藥物囤積於家中,「我家中就還有兩支藥水,但之後向醫生反映後,情況有所改善。」

●楊小姐稱,當自己病情減輕時,但仍領取同樣數量藥物。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議員倡社區藥房酌量配藥減浪費

(記者 劉明)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出,現時病人每次覆診也獲處方大量藥物,推算每年公立醫院有三分之二的藥物被棄掉,估計造成近20億元公帑的浪費,且藥物當家居垃圾拋棄,可能造成環境污染,他建議公院醫生要按病人情況處方適量的藥物,縮短覆診相距的時間,更好掌握病人病情用藥,同時可以要求病人需要時到公營的社區藥房配藥,由藥劑師監測用藥效果配藥,減少資源浪費。

料每年棄20億元藥物

林哲玄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不少病人相隔多月才覆診,醫生往往處方大量藥物讓病人「看門口」,「有不少病人整個櫃囤滿藥物,可能上萬粒,最後扔掉垃圾桶內。」他表示以往有調查顯示,只有三分之一病人用完公院的藥物,即三分之二被浪費掉,「2023/2024年度政府藥物開支約131億元,其中約34億元是昂貴自費藥物,應不會浪費,餘下97億元的藥物,包括一般藥物及專科藥,如果每100粒浪費一粒,就浪費了1億元,但浪費的應不止此數,相信每年棄掉的藥物高達10多億至20億元。」

他並指,用不完的藥物被當作家居垃圾倒掉,更可能造成污染,「那些藥有些是抗生素、哮喘藥等,流入海洋也好,泥土也好,在食物鏈中循環,最後人類吃進肚子,那好不好?」

林哲玄表示,外國會回收剩餘藥物捐到第三世界國家,香港亦應設立回收藥物制度,「藥物處方後,不知病人如何處理,是否放在不衞生的地方,或溫度不合適,不適合轉讓其他病人,但應重新回收處理。」他建議在公立醫院、門診、社區藥房等設回收櫃,將多餘藥物交回政府處理。

社區藥房可逐月配藥

特區政府明年推出社區藥房計劃,為避免浪費藥物,他建議由社區藥房配藥,「舉例半年後才覆診,醫生只開一個月的藥物,病人用完後持醫生處方到社區藥房再配兩個月的藥,藥劑師到時檢視病人用藥沒有問題則繼續配藥,若感到不舒服或有副作用等,則叫病人提早預約覆診,減少浪費。」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