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聲彬
前年,疫情剛過
表哥來了,
我們聊到了就業房價
和困擾的生活
去年,表妹來了
我們一起購物聚餐唱歌
今年,全家都來了
我們聊些什麼
已熟悉的
旅遊休閒養生娛樂
最不能忘的是
故土老屋
鄉愁親情
宗族煙火
怎能不回來呢
上水混着深圳河
共飲一水
同嘗甘苦和四季冷熱
羅湖村裏有髮小
田埂同行
鄉梓往來天安地和
江門五邑有表姐
廣州城裏住着表哥
祖屋就在順德府
觀音山上長眠着我的外婆
宗祠裏滿爐的香灰
沉澱着幾代人的情和熱
廟堂前繚繞着
傳承祈福的煙火
模糊的家鄉
爸爸曾經講過
今天
我來了
茶樓推開三疊蒸籠
木棉跌進涼茶鋪的蒸缽
青石板上滾過銅鈴的響動
醒獅踩着鼓點躍動長歌
火焰般的鬃毛灼燒着心
忽然間
異鄉的眼睛有了濕熱
龍舟切開平靜的水面
浪花濺起和着強勁的槳棹
片片老葉在碗底沉降
年年月月都有的祥和
阿婆把月光熬成老湯
老榕樹記憶着
我的鄉音不改枝幹難捨
街市燈火在騎樓間忽明忽暗
總想像着祖輩
在叮囑中的咳嗽
還記得三年前
祭日節日我們相隔
仍有音信問候和祝賀
今年我一路北上
點點火樹銀花
星橋明月逐着我
思緒翻滾
兒時歡快一路行歌
我來了
去年上元住龍崗賓舍
望着滿街的燈籠和彩車
仍想着兒時紙糊的燈籠
手裏搖着自製的風車
思考着花燈前的謎語
浮現出爺爺的神話故事
低吟着媽媽哼唱的兒歌
那時節
村落無燈惟有雨
心裏的憧憬依然明亮快活
吃着晚輩張羅的大餐
仍不忘兒時竈台前奶奶在煎炸
想着麵糰和米糕的甜糯
中秋月圓時
帶一片祝福
香江岸邊寄託月娥
珠江悠悠
不問前路如何
但求後人快樂美滿
脫去短衫換綺羅
走在深圳的街上
記得來了就是深圳人
同一片天相互依存的你我
行色匆匆的商旅人
懷揣着共贏的期望
快步奔向約定的場所
寒日中我們報團取暖
互通有無時我們更加熱絡
不忘通關閘口人潮湧動
跨境車如龍等候時
我們共同暢想着美好的生活
舊歲沉思謀新局
新年伊始我們籌劃再逐新果
大灣區春潮已涌動了
前行的路途更加廣闊
拖着購物車
慢行四顧的是阿叔阿婆
大包小包裝着油鹽醬醋
承載着家鄉話題的快樂
購物的腳步輕快靈動
商場貨架琳琅貨物盡我評說
精心比對中
尋覓心儀的那個
把生活裝進小車
讓休閒有新的快樂
普通話粵語碰撞出溫暖
會心一笑似春風刮過
往來之間
快樂與感動
在時光裏是承諾
我怎能不回來走走呢
那片神奇的土地在召喚
去親身體會
久遠傳承的歷史畫卷
天地造化的人文傳說
從香江之畔我要出發
向着廣袤的東南西北
感受發展的壯闊
探尋傳承的先哲
我要去攀登泰山
在雲海翻湧間觸碰日出的滾燙
古老的石刻承載着時代向前的車轍
歷史的足音在山風裏悠悠回蕩
迴響着沉重的寄託
我要走進張家界的奇峰異石
闖進夢幻的仙境
每一座山峰都是大地的篝火
彷彿先人在綠草小溪中
宣洩着歡快的歌
再到壺口瀑布旁
聽黃河水奔騰咆哮
飛騰的洪流
想起了歷史艱難的跋涉
激昂澎湃中
聽到的是民族蓬勃
看磅礴氣勢
是子孫後代的情熱
去西雙版納親近自然吧
探訪茂密雨林的神秘
去原始動植物的家做客
大象悠然漫步鳥兒自由歡唱
奇花異草舞蹈婀娜
潑水節的歡騰洋溢
歌聲和着傣家的竹樓錯落
我高呼一聲
大家庭裏有我
我來了
走向西部吧
豪邁與滄桑的交響在黃土高坡
信天遊在風中訴說着空間的廣博
溝壑縱橫
不屈的堅韌是眾生的品德
窯洞的燈火映出了歲月的滄桑
古老的鐘樓
在時光中訴說
黃土上每個群落都有一樣的性格
黃河洶湧咆哮
民族的血脈奔騰磅礴
我就是要北上
塞北的草原
祖母綠的原野無需人工的雕琢
敕勒川上
風吹草低有氈房和牧舍
晚風和着炊煙
姑娘小夥舞姿婆娑
馬頭琴音
流淌着生活的喜樂
大鮮卑山
孕育民族的氣魄
北魏的輝煌
仍閃耀在史冊
雲岡石窟
佛像慈悲仍留着向善的輪廓
承載着信仰
歷經風雨任憑歲月打磨
北方大地
是時光的收藏者
用歷史文化與山川的脈絡
編織成一曲雄渾壯麗
歲月中無聲地述說
北方的厚土
古老的歷史有人生道路的轍
長城盤亘
是歲月不屈的歌
烽火台上
狼煙衝破暮色
胡馬嘶鳴
勇士仍在風火中穿梭
燕趙大地民族精神永不滅
易水寒徹壯士遠去
仍手握刀戈
吶喊至今仍在心頭響徹
文化的火種
燃亮漫長黑夜
傳唱着龍的歌
我要北上,穿越高山大漠
我要北上,走進歲月長歌
我要北上,延續人生脈絡
我要北上,暢想中華山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