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國家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當前科企得到迅速發展,人工智能(AI)的開發和應用更出現爆發式增長。隨着人工智能領域不斷擴展,賽道上誕生出新的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Agentic AI正以一種革新性的方式嶄露頭角,不僅僅是一個「概念」,更創造出一場科技浪潮,將重新定義我們與技術的互動方式,也被視為香港商業自動化的重要出路,亦很可能成為香港企業的新戰場。

思路富邦集團創辦人陳智銓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Agentic AI的最大特色在於懂得發問以及替人類進行決策,這種技術不僅能生成內容,還能處理各類公事程序,提升商業決策能力。AI的進化已漸漸從「二維」走向「三維」,未來將更深度影響企業運作,助力更高效的新質生產力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陳智銓在訪問中介紹,思路富邦的產品可以用來生成內容,亦可以用人工智能生成畫作。同時公司的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技術像是一個流程處理系統,可以自動化處理一些公事程序,例如請假申請也可以交給AI代為處理等。在商業層面來說,下一步需要更多地利用人工智能來實現業務的自動化處理。現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術很容易看到效果,比如生成一個圖像。但真正的價值是在於決策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說要讓人工智能能夠幫助人們做出決策。

代理式AI能主動發問和決策

陳智銓用一個簡單的形容來分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及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的話,前者就只是純粹根據問題而生成內容,而後者則能主動向人類發問及進行決策。他認為如果生成式人工智能是AI的「二維」(2D)的話,那麼代理式人工智能就是AI的「三維」(3D),而目前AI發展正由「二維」走向「三維」的過程之中。

陳智銓創立的公司近年積極研發各種人工智能商業方案,例如人工智能中央管理平台「LIFE」,透過實時監控及大數據分析,針對工地、無障礙廁所等環境內的潛在危險作出警示,保障人命安全。以及能夠如真人對答的「真正人工智能Kiosk(電子資訊站)」,結合了感應器、視像AI技術、圖像辨識、語音及語言識別、人工智能及ChatGPT等功能元素,為用戶提供一位百分百的AI客服等等。

以他所見,現在市場上已有一些機構建立平台,協助員工保持合規並避免在運作過程中出現違規行為。這對於員工來說,人工智能可以幫助記錄和分析數據,避免只依賴經驗行事,能夠幫助公司更好地處理突發事件。系統可以處理大量數據和事件,並迅速做出決策,例如可幫助人事管理部門利用人工智能來識別和處理日常問題,例如遲到或表現優異的員工,並決定是否進行獎勵等等重複性的工作。

需建立可靠的中央數據庫

在面對來自各方企業的挑戰方面,陳智銓分享道,使用代理式人工智能的過程遇到了很多挑戰。首先是數據的一致性問題,因為很多機構的數據來源不同,容易出現錯誤。其次是系統的適應性和人員的培訓,需要確保數據庫中的信息是最新和準確的。第三,必須建立一個可靠的中央數據庫,以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人工智能需要了解流程和數據的來源,這是成功的關鍵。

AI發展不可逆 加強道德倫理訓練

(記者 黎梓田)目前人工智能(AI) 培育情況,陳智銓稱,整個市場和社會對整個AI 領域的理解還處於初步階段,一切的事情才剛剛發生,需要以更高的視角來看待這個新事物。值得探究AI的培育進程還不為大多數人所知,五到十年後如何發展也難以預計。現在已經面世的人型機械人、無人機等技術,在思維和邏輯方面的研究仍然薄弱。社會和業界需要更多的參與和引領,這也是為什麼公司要投入資源建立平台,以便在AI的思維和邏輯有更充分的掌控。AI發展雖然會引起對於道德的擔憂,但所有人都無法制止科技的進步,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他相信,人們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無人願意停下,這就是科技帶給人類社會的好處。就像核彈的發明,全世界必須研究如何不使用它。這個過程是無法回頭的,人類能做的就是創造更多有益的AI。他認為,與其控制AI,社會應該提供更多措施引導它們走向好的方向,這是實際的做法。

防止它們走向毀滅世界

他舉例,AI相關企業應該投資在創造提高效率、延長生命、提升生活舒適度的AI技術上,或加入倫理道德的思維訓練,透過創造美好的AI,優化其選擇和決策能力,防止它們走向毀滅世界的方向。陳智銓不排除將來會出現一些不好的AI,所以更需要創造更多美好的AI去抗衡,「最重要的是,我們無法控制未來,但可以改變歷史走向。在眾多AI的可能性中,只要多數是對我們有利的,就能增加成功的機會。人類需要在這個方向上努力發展。」

生活更便利 需平衡控制權

對於AI的發展將如何影響未來的生活方式。陳智銓認為,隨着AI的進步,可以預見未來的生活將更容易。AI將幫助人類完成許多日常任務,從簡單的家居控制到更複雜的事務。在更遠的未來,AI可能會主動提醒人類節能、安全等問題,甚至在活動策劃中提供建議。這將是一個人類與AI之間控制權的平衡過程。

陳智銓也透露,公司已參與了許多機構和政府部門的AI發展項目。例如與政府的機電工程署合作,為車輛提供節能目標。公司還參與了一些學校和機構合作,預測和管理能源使用,以促進可持續發展;此外,公司也在推動AI在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應用。最後,他也透露,公司希望能夠創造一個平台,讓大家選擇自己需要的AI助手,並將傳統和新技術結合,讓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

人類情感關懷 AI暫時無法模仿

社會上對AI都有安全性的擔憂,許多同行認為需要對人工智能(AI)進行安全設置。陳智銓卻對這一部分持保留的態度,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工智能(完全體),人類是完全無法控制它的,它的智力遠超人類,而且只要有電它就能運作。如果人工智能能控制人類,那麼人類反而只是在協助人工智能的一小部分,而它將會不斷自我發展到更高階段。因此他提醒,人工智能開發需要抱有倫理觀以及共情的能力。

●人工智能無法完全模仿人類的情感。

不過,在人類決策與人工智能決策的理想分配上,他認為人工智能無法完全模仿人類的情感。某些需要情感關懷的事情仍需人類來處理,人工智能可以輔助進行一些例行的、需要快速反應的決策,但在人際情感方面,仍然需要人類的介入和決策。

需在AI成長初期引導發展

對於人工智能有可能引起的亂象問題,陳智銓指出,科技的發展有時間性。「我們必須在人工智能成長初期引導其發展,如同教育小孩一樣。在青少年時期再教導已經太遲,所以在小學時期就要培養分享和愛的能力,否則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青少年。」

報告指中美歐 引領全球AI發展

(記者 黎梓田)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上海聯合發布的《全球信息社會藍皮書:全球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24)》顯示,中國、美國、歐盟在人工智能研究、創新、教育、應用等方面體量相當,人工智能仍然是中國、美國、歐盟三極為主的世界發展格局。

報告作者之一、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雋介紹說,報告評價結果顯示,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徵和發展差異。中國和美國作為單體國家在人工智能領域表現突出,而歐盟則在整體實力上具有優勢。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30日,全國已備案的AI大模型為197個,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佔比分別為31%、69%,行業大模型涉及教育、金融、辦公、政務和醫療等傳統領域,並向傳媒、招聘、家裝、心理等更廣闊的場景延伸,行業大模型的類型愈加豐富。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