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陳茂波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再受國際性組織肯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發表新一份對香港經濟前景的初步報告,IMF再次肯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功能,並認同本港金融體系在穩健的制度框架、充足的政策緩衝空間,及聯匯制度暢順運作下仍強韌。不過報告亦提醒,雖然本港經濟正逐步復甦,惟經濟前景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整體偏向下行,財赤收窄幅度低於預期,建議加稅紓緩財赤,包括開徵「富人稅」等,即增加個人入息稅的累進程度,提升高收入組別的稅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回應指,特區政府會適當開源節流以盡快回復財政收支平衡,開源會以「能者多付」為原則。

●IMF發表報告指,本港金融體系在穩健的制度框架、充足的政策緩衝空間,及聯匯制度暢順運作下仍強韌,再次肯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功能。 資料圖片

IMF代表團的工作人員去年底完成香港定期進行的訪問後,昨就其評核發表初步總結。IMF料本港去年經濟增長將減慢至2.7%,2025年的經濟增長將與去年持平,主因美國貨幣政策逐步放鬆,有望支持內部需求上升,然而或因外部需求減弱而抵消。中期而言,經濟增長預計將溫和放緩,並將在2029年趨向約 2.5%的潛在增長率。隨着經濟放緩速度減慢,及進口價格下降產生的拖累影響消退,料通脹率將逐步上升,並穩定在 2.5%的水平。

今年風險主要由外部傳入

展望今年挑戰,IMF提醒,倘貿易爭拗升級、或樓市跌得更深更持久,將導致內地經濟比預期更急劇放緩,或進一步削弱市場信心,並通過金融和貿易渠道對本地經濟活動造成不利影響。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將削弱香港服務和商品的外部需求,而美國貨幣政策偏緊的時間比預期更長,將導致香港金融環境在更長時期處於偏緊狀態,從而制約內部需求,並對本地樓市造成進一步下行壓力。而地緣政治割裂壓力加劇和區內各樞紐間競爭,可能會令經濟受壓。系統性的全球金融不穩定可能引發市場混亂,並產生跨境溢出效應和不利宏觀金融的回饋循環效應,從而對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產生影響。不過IMF亦看好內地消費者和企業信心顯著改善,將為外部需求帶來支持並增加外來投資等。

本港樓市表現仍受壓,IMF亦提醒要確保樓市有序調整,又指在風險降低環境下,放寬房屋措施屬合理之舉,但對進一步放寬政策則需要採取謹慎態度。分析認為,樓價下跌的主原因是供應增加,而息率高企的影響力相對較小。不過IMF強調,港樓雖然趨跌,但仍是全球最難負擔的市場之一,此現象加劇社會經濟不平等,並削弱香港經濟的競爭力。

建議推增值稅及股息稅

另外,IMF預計,2024/2025年度財赤為本地生產總值的5.2%,收窄幅度低於初時預算的估計,主因與房地產有關財政收入持續疲弱。未來若干年內,社會福利和醫療衞生支出預計將進一步增加,在當前的財政政策環境下,預期這些支出壓力將導致預算再度出現赤字,當局實現預算收支平衡的目標很可能面臨挑戰。因此,IMF建議需要加強收入調配,並需要採取措施增加稅收,有關措施可包括增加個人入息稅的累進程度,提升高收入組別的稅率。提高應課稅品稅額、推出增值稅、資本增值稅及股息稅,均可帶來額外的收入。

展望未來,IMF相信,經採取開源、控制開支以及逐步結束疫情相關支援措施,預計香港的財赤將進一步收窄,儘管收窄速度低於之前的預期。

財爺:「能者多付」原則開源

陳茂波昨回應表示,面對複雜多變的外圍政經環境,及本港經濟結構處於調整過程,本港會適當開源節流,並以節流為主導的策略,在數年內恢復收支平衡。節流方面,會管控經常開支增長以逐步收窄收支差距;開源方面,會保持香港簡單低稅制的競爭優勢,並兼顧社會實際情況,避免削弱經濟恢復的動力,並以「能者多付」為原則,盡量減低對一般普羅市民的影響。他亦強調特區政府會仔細研究並分析IMF提出的建議。

IMF對香港前景的評價

樓價跌港銀風險可控 企業償債力惡化需監測

受累高息環境仍持續,本港樓市表現仍受壓,IMF則認為,儘管港樓市正經歷調整,但對港銀的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反而應對本地企業「多加留神」,尤其是房地產發展商和小型企業的償債能力減弱,流動性風險上升,籲當局應保持警惕,繼續運用各種監管工具,確保銀行實施審慎的風險管理,包括確認預期信貸虧損及提取撥備等。

籲精準調整中小企支援

鑑於中小企營商環境充滿挑戰,IMF表示,中小企在獲取融資時面臨更多挑戰,當局應精準調整對中小企的政策支援,在提供必要支援與促進沒有生存能力企業有序退出之間,取得適當平衡。就內地風險敞口而言,應着墨於繼續加強風險監測框架,重點關注內地交易對手在互聯體系中的脆弱性以及宏觀金融風險。

IMF亦建議繼續密切監測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又指在香港私募信貸基金和其他類型的高風險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不斷增長,儘管與其他司法權區相比,其業務規模似乎相對較小,然而當局應繼續重點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高風險業務活動開展系統性風險評估,同時在整個系統和特定部門層面上加強數據收集,並對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壓測。

聯匯仍是香港合適安排

另外,特朗普重返白宮在即,市場憂慮針對港元的「金融核戰」戲碼再度上演,令是否應該維持聯匯制度再成熱話。繼金管局日前闢謠,重申無意亦無需改變聯匯制度後,IMF最新總結亦為本港聯匯制度投下信任票。IMF認為本港經濟高度開放,具備規模龐大且與全球融合的金融服務業,因此「聯匯制度仍是適合香港的安排」,又指本港穩健政策和制度,均有助貨幣發行局順利運作,並在全球金融動盪環境中為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性提供保障。

余偉文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回應時指,香港經濟高度開放,金融服務業規模龐大,並與全球接軌,因此聯匯制度仍然是最適合香港的安排。本港穩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包括具透明度的機制、充裕的外匯及財政儲備、穩健的規管及監管架構,以及健全的金融體系,亦繼續支持聯匯制度的公信力。本港會繼續保持警覺,維護金融穩定,同時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灣區融合發展化解區域競爭挑戰

近年地緣政治風險加劇,IMF在初步總結中提到,大灣區建設有潛力改善增長前景,應對區域競爭加劇帶來的挑戰,認為深化大灣區融合發展可帶來龐大經濟機遇,包括通過創建能夠享有規模經濟的「新全球技術集群」,及吸引年輕移民參加該領域的新興活動,當中關鍵重點政策是推動私營界別增加其主導的研發活動,以發揮香港在金融上優勢,加上享譽國際的學術機構、有利於市場的法律框架,勢必相得益彰,籲特區政府應確保營商環境仍有利於私人投資,方能為本港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持,並緩解融合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利副作用。

籲持續完善數碼金融生態圈

IMF亦認為,本港應繼續建立充滿活力兼監管完善的數碼金融生態圈,包括在探索不同形式的數碼貨幣方面續擔當領先地位,同時對快速發展的虛擬資產中介活動加強監管,並着手準備監管穩定幣發行人和虛擬資產場外交易的法例。展望未來,IMF相信這些措施應成為虛擬資產全面監管策略的一部分,包括對穩定幣發行人採取風險為本的原則,以應對與宏觀金融穩定、金融體系健全和監管套利有關的風險;開展密切的跨界別監察,以加強監管和監察系統性風險;以及持續進行監管工作,確保金融機構適當管理與虛擬資產有關的風險,同時須繼續加強抵禦數碼和網絡威脅的能力。

就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領域方面,IMF認為本港當局已取得重大進展,包括最近發布《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為金融產品和投資提供一致的分類框架和標籤;並推出「可持續金融行動計劃」,鼓勵銀行提高氣候相關風險的透明度,並在2050年之前達至融資淨零排放。當局計劃採納《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此舉將提高市場透明度,同時亦助力香港定位為領先的全球中心,能推動私營界別資本進行綠色和可持續投資。

確保人才入境計劃符目標

至於如何解決本港勞動力供應及人口老化問題,IMF則認為需透過提高勞動力供應和質量,包括持續監察吸引高技術勞動力的措施,確保人才入境計劃達至其目標,同時當局須採取措施提高勞動力參與,尤其是長者和女性,包括鼓勵留聘年長的員工、提供彈性工作安排、擴大勞動力再培訓和技能提升計劃,以及提供更容易負擔的育兒服務。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