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平理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於當地時間1月8日,公布《2024年假冒和隱私惡名市場名單》,將38個線上平台和33個實體市場列入其中,聲稱這些平台與實體涉及商標假冒或版權盜版行為。一直以來,美國在國際貿易領域奉行實用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思維根深蒂固。在不同發展階段,美國為維護自身經濟霸權與產業優勢,頻繁動用貿易保護手段,如設置非關稅壁壘、實施經濟制裁等。這些名單背後,暴露出美國打擊中國企業、遏制中國經濟與科技發展的政治意圖。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惡名市場名單」於2006年開始認定,旨在識別那些被認為對美國知識產權構成「重大威脅」的國內外市場。隨着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崛起,美國所謂的「惡名市場名單」長期針對多個中國互聯網龍頭企業。以阿里巴巴為例,儘管其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但旗下淘寶等平台仍被美方不合理地列入其中;同樣,作為跨境電商的先驅,敦煌網也長期受此困擾,在海外市場拓展過程中遭遇了重重阻礙。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微信曾於兩年前上榜,此次卻從名單中移除。騰訊長期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投入巨大,多次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強調自身在維護知識產權體系中的積極作用,彰顯了中國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與行動。比如,騰訊構建了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利用先進的算法技術對平台內容進行即時監測,僅在 2023 年就成功處理了超過數百萬起侵權投訴案件,有效保障了版權方的合法權益。截至2024年12月,微信品牌維權平台已接入640個品牌,覆蓋亞洲、歐洲、北美、大洋洲等多個地區。微信還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與國內外品牌權利人開展了超過800次交流,不斷優化和完善品牌保護工作。
但與此同時,淘寶、拼多多、抖音商城等多家中國內地電商平台仍在名單之上,其中抖音商城更是今年首次被列入。另一方面,美國國防部近日又將騰訊與寧德時代列入美國「第1260H條清單」(CMC名單)。聯想到此前美國對TikTok(抖音國際版)的一系列打擊行動,從行政禁令到數據安全威脅論等無端指責,其背後的真實目的並非單純的知識產權保護。近年來,中國互聯網企業以及電商平台憑藉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在全球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嚴重衝擊了美國相關企業的利益;創新科技方面,中國在5G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不斷突破,領先全球,令美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美國的一系列舉動,很難不讓人懷疑其正通過多種清單,構建起對中國企業的綜合施壓策略;表面上,打着維護知識產權的幌子,實則反映出美國霸道的保護主義行徑及對中國在全球互聯網及創新科技領域崛起的恐慌與遏制。
這類名單往往缺乏客觀公正的評判標準。回顧歷史,美國多次將維護知識產權泛政治化,對其他國家進行打壓和制裁。例如,美國曾以知識產權專利及「國家安全」為由,打壓豐田和本田等日本車企,聲稱它們在美國的出口業務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了威脅,要求它們要麼減少對美出口,要麼在美國開設汽車生產線,向美國讓利。美國亦曾對俄羅斯航空公司運營的25架空客飛機實施制裁,將這些飛機列入違反出口管制名單。美國還曾指責巴西沒有為美國的藥品及化學品提供專利保護,並動用「301條款」對巴西進行報復性關稅制裁。這種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名、行霸權主義之實的行為,嚴重違背了國際貿易規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美國的「惡名市場名單」不過是其貿易保護主義的「遮羞布」。對於仍在名單上的中國企業而言,一方面要繼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措施,通過技術升級、完善平台治理規則等方式,加強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也不應被美國的「名單」所嚇倒,要堅定信心,積極拓展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其他國際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如拼多多近年來積極布局海外市場,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小企業合作,將中國優質的商品推向全球,在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吸引了大量使用者,逐步提升自身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中國企業應保持清醒的認識,在提升自身實力的同時,積極勇敢應對美國的惡意打壓,而國際社會也應共同抵制這種破壞全球貿易公平的行為,維護開放、公平、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