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銅鑼灣街頭人潮及遊客。(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文/文瑜

內地恢復深圳居民來港「一簽多行」已超過一個月,總體秩序良好,為香港社會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然而,剛過去的12月,有聖誕連同除夕等節日活動,全月訪港旅客人數仍較2018年同期少三成多,反映疫情後旅遊市場尚未完全恢復。事實上,出入境逆差擴大,加上消費模式改變,香港零售銷售連跌九個月,跌幅遠超市場預期,加劇香港經濟壓力,故此,開拓客源以補充流失的本地消費力顯得尤為迫切。從多方面因素來看,將「一簽多行」擴展至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時機已經成熟。

深圳居民來港「一簽多行」自去年12月1日起復推,一年內可不限次數往來香港,每次在港逗留不超過7天。同月,本港聖誕長假期及除夕,濃厚的節日氛圍吸引逾百萬內地旅客入境,整體秩序良好。其中,除夕夜兩地政府延長通關時間,滯留亂象不再,人流疏導暢順,反映本港的旅客承載力經得起考驗,而大家曾經擔心的水貨客等問題未見出現。

隨著香港國際機場「三跑」正式啟用,加上本港陸續有多間全新酒店落成,景點及深度遊的項目愈來愈多,體育及表演場地獲得完善,可預見香港的接待能力將會進一步提升,除了是接待毗鄰香港的大灣區即日來回的內地旅客,以至是透過高鐵或飛機來港、逗留數天的旅客,同樣可以照顧得到。故此,在開放「一簽多行」的對象選擇上,除了大灣區內地城市外,作為中國第一大經濟城市的上海也應考慮被納入。

上海民眾收入較高、消費能力強,加上滬港商務往來的客戶眾多,而地域距離上,上海民眾過去未必能經常訪港,故香港這個東方之珠對不少上海民眾而言,相信仍富有新鮮感。目前,上海居民來港是「一年兩簽」,如想再訪便要續簽。早前有來港購物的上海旅客蘇小姐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如果上海同樣推行「一簽多行」,她都會想增加來港次數。亦有來自福建的旅客王小姐認為「一簽多行」的政策會更方便家中長輩經常來港旅遊。

參考中國去年11月單方面對日韓等多國試行免簽政策,並延長停留日數後,韓國旅客入境中國的數目按年大增逾倍。當中上海最受歡迎,「周末遊上海」更成為了韓國年輕人的度假新潮流,新天地、外灘、豫園等景點、以至餐廳均迫爆韓國旅客,人氣及財氣急升。若然香港上海試行「一簽多行」,上海居民又是否可以周五下班「來港過周末」呢?

隨著內地相繼與多個國家互免簽證,內地民眾出境外遊的選擇比以往多了很多,故即使本港大幅放寬「一簽多行」至京滬等距離較遠的城市,相信也不會出現旅客一窩蜂湧來香港的問題。反而措施放寬後,既可便利京滬的旅客,又可以釋出香港「好客」的強烈信號,有利香港零售、餐飲等行業的發展,更有助促進滬港、京港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兩地經濟的共同發展。綜合以上所述,放寬「一簽多行」至內地各省市的時機已經成熟,期待這一政策的早日實施及擴展,為本港的經濟發展及與內地融合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