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金文博)香港教育大學於1月3至4日在大埔校園舉行全球華人科學教育研究學會2025年會,主題為「可持續科學教育:塑造更美好的未來」,邀請了國內外科學教育領域專家一起探討科學教育研究和改革的最新進展,並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香港數理教育學會、粵港澳高校中小學STEAM教育聯盟等支持,吸引了逾4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教師和教研員代表前來參與。
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為開幕禮主禮,他在致辭時表示,香港本地科學教育於過去一年迎來多項改革,教育局開設小學科學科,推出初中STEAM學習單元,又更新初中科學科的課程框架,銳意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培育創新精神,進一步加強「九年一貫」科學教育。另外,教育局亦推出「『智』為學理」撥款計劃,在初中科學科推動人工智能輔助教學,裝備教師運用AI進行課堂實踐,推動教育創新。他認為,年會為世界各地華人科學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交流的空間,推進各地的科學教育發展和協作,今年年會將促進本地教育更好地配合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培養出更多才德兼備的創新型人才,為國家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教大校長李子建致歡迎辭時表示,「科教興國」戰略是國家的基本國策,順應此方向,香港特區也正在大力提倡「科教興港」並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重視。他期望,透過本屆年會,幫助香港學者與全球各地華人教育工作者交流科學教育的前沿發展,從國際視野深入理解新課程框架中的創新理念與舉措,「同時,藉此機會向全球教育同仁展現香港科學教育發展歷程、獨特優勢及未來願景。」
全球華人科學教育研究學會理事長胡衛平致歡迎辭時表示,學會旨在為全球華人科學教育研究者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促進全球華人科學教育研究者之間的聯繫,提高華人社區科學教育研究的水平。他指出,這次會議是學會成立後的首屆學術會議,「希望大家可以充分運用這平台,集思廣益,為華人社會科學教育的蓬勃發展注入新活力。」
粵港澳高校中小學STEAM教育聯盟主席、東亞科學教育學會前會長、教大副校長(學術)鄭美紅致歡迎辭時表示,為了迎接新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加強跨地域的合作和交流顯得尤為重要。她相信,這次年會將進一步深化科學教育領域的對話及互相借鑒,「從學術研究到教育實踐,從政策倡導到創新探索,我們都將攜手共進,砥礪前行。」
一連兩日的年會亦設有主旨報告、分場報告、大灣區論壇,及教師工作坊等環節。在主旨報告環節,來自不同大學的發言人包括胡衛平、包雷、邱美紅、蘇詠梅、陳逸玲、魏冰、張紅霞、周國強和李春密等教授分別介紹目前科學教育理論的最新進展。在分場報告中,1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分別就AI在科學教育中的應用、STEM教育、科學創造力的培養等熱點問題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年度的大會還特別設立了「大灣區科學教育論壇」,雲集大灣區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名師,互相分享教學經驗、探討科學教育協同創新的發展,加強科研與實踐的深度融合,為科學教育做好加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