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三部門1月1日發布《實施彈性退休制度暫行辦法》,明確了彈性退休的辦理程序、基本養老金領取等內容。圖為某單位退休員工歡送會。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凱雷 北京報道)內地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央組織部和財政部1日聯合發布《實施彈性退休制度暫行辦法》提出,自2025年1月1日起,職工達到國家規定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可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距法定退休年齡最長不超過3年,且退休年齡不得低於女職工50周歲、55周歲及男職工60周歲的原法定退休年齡。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規體現了單位與職工雙方協商一致,後續將不斷優化社保經辦服務。專家認為,彈性退休賦予了個人更大的選擇權,可根據自身需求、工作意願、企業需求、身體條件、家庭情況選擇退休時點。 

早前發布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中國將用15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60周歲延遲到63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50周歲或55周歲,分別延遲到55周歲、58周歲。其中,男職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齡55周歲的女職工,每4個月延遲1個月,分別逐步延遲至63周歲和58周歲;原法定退休年齡50周歲的女職工,每2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55周歲。

職工要書面告知意願

此次發布《實施彈性退休制度暫行辦法》規定後,人社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舉例稱,如1972年9月出生的男職工,改革後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2周歲。如果他想彈性提前退休,在滿足最低繳費年限的前提下,可以在60歲至62歲之間選擇退休。如果單位和他協商一致再多幹幾年,可在62歲至65歲之間彈性延遲退休。

根據辦法,彈性延遲退休期間,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可以終止彈性延遲退休,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

辦法還明確,職工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選擇的退休時間前3個月以書面形式告知所在單位。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明確告知形式為「書面」,以確保彈性提前退休為職工本人真實意願;明確提前告知的時間,便於用人單位在人員安排上有所準備。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彈性延遲退休的,則應提前1個月,以書面形式明確延遲退休時間等事項。

對於「自願彈性」,復旦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員封進認為,這有利於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有利於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人力資本比較高的,社會對他需求也比較高的這類人群,他就希望晚一點退休。一些本身可能體力不足以滿足就業崗位對他的要求,他也可以早點退休。還有一些人他家裏有孩子、老人需要照料。如果按照自願原則推進,更有助於人力資源的配置。」

另外,公務員、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及其他管理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應當及時辦理退休手續。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彈性退休的,應當按照幹部人事管理權限和規定程序報批同意。

上班族反應差距較大

對於彈性退休制度,外界反應差距較大。在北京一家央企工作的「70後」李先生表示會考慮延後,因在職業生涯中後期,工作壓力不大,延後退休意味着收入和退休工資的增加。而在北京某互聯網大廠工作的「80後」田女士則表示,隨着年齡的增長和二孩的到來,工作狀態大不如前。她計劃繳滿20年養老保險,做好儲蓄,就「往前彈」。考慮到未來可能失業,她希望能對靈活就業人員有更友好的繳費和退休配套政策。

【話你知】法定退休年齡剛性節點變彈性區間

退休年齡從過去的剛性節點變成了一個彈性區間。勞動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區間裏的年齡退休。但是基準點就是「法定退休年齡」。彈性提前退休和彈性推遲退休時間,距法定退休年齡均最長不超過3年。

舉例來說,一名男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62周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所在單位與他協商一致繼續工作,可以在62周歲至65周歲期間彈性延遲退休。一名1979年1月出生的女職工,原法定退休年齡50周歲。改革後的法定退休年齡為52周歲1個月,未來可以選擇在50周歲至52周歲1個月之間彈性提前退休。

養老金激勵機制受期待

良好的激勵機制是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圖為市民在服務終端自助機上查詢打印個人企業養老保險繳費情況。 資料圖片

內地養老金包括單位繳費的社會統籌部分和個人繳費的個人賬戶部分。社會統籌部分和社會平均工資、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繳費年限掛鈎。晚退休一年,社會平均工資更高;繳費年限更長,養老金待遇更高;繳費越實,繳費基數越高,待遇越高。 關於退休待遇,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教授鄭偉在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表示,退休時間越晚,作為分子的個人賬戶儲存額通常越高,同時作為分母的計發月數越小,因此個人賬戶養老金會越高。他認為,良好的激勵機制是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長繳多得、多繳多得、晚退多得的制度設計,對於長繳、多繳、晚退的職工也更加公平。

社保經辦服務待優化

多位普通職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提到,此前,人社部上線了「法定退休年齡計算器」,輸入年齡即可查詢到自己的退休時間和延遲時間,但目前官方尚未有養老金待遇的查詢平台。期待設置相關平台,不僅告訴大家何時退休、怎麼退休,更要解釋退休待遇與彈性退休的年份之間的關係,這也有助於更好地作出人生規劃。

針對後續社保經辦服務將做哪些優化調整的問題,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各地經辦機構已準備就緒,將按照「高效辦成一件事」的理念和要求,調整完善社保經辦業務規程,簡化程序、優化流程,方便單位和職工辦理相關業務。同時,社保經辦機構將逐步開展退休提醒服務,主動對接臨近退休年齡的參保人員,提前提醒參保人員可以考慮選擇退休時間,告知參保人員辦理退休手續的流程和渠道。

各地還將逐步推開退休預先服務,提前受理臨近退休人員提出的相關檔案信息審核,或基本養老保險關係歸集業務申請,方便參保人提前了解自己歷年的參保繳費情況。

醫保藥品新目錄今年料為患者減負超500億

香港文匯報訊 據央視財經報道,《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4年)》1月1日正式落地實施,參保人在醫院藥店購藥,將按照新版目錄執行。此次調整共有91種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同時43種臨床已被替代或長期未生產供應的藥品被調出。在此次目錄調整中,談判競價藥品平均降價63%。疊加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因素,預計2025年將為患者減負超500億元。

新增91種藥品 總數達3159種

這幾天,不少參保人在看病就醫時都會詢問相關治療領域最新納入目錄的藥品。在北大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就有糖尿病患者對新納入目錄的胰島素周製劑非常感興趣,每注射一次就可以滿足一周的用藥需求,可以減少注射治療負擔。納入醫保後,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將大大提高。

此次調整新增的91種藥品中,就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藥15個(含2個罕見病),此外還有腫瘤用藥26個(含4個罕見病)、罕見病用藥13個、抗感染用藥7個、中成藥11個、精神病用藥4個,以及其他領域用藥21個。本輪調整後,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總數達3,159種,其中西藥1,765種、中成藥1,394種。中藥飲片部分892種。

腫瘤罕見病等保障水平提升

糖尿病患者蘆女士接受訪問時說,「最早的每天注射胰島素三次,後來就是一天一次,這是一個進步。現在胰島素周製劑的話,那就更是質的飛躍了,對我來說肯定方便。」這款胰島素周製劑在中國、歐盟與美國同步開展臨床試驗,同步遞交新藥上市申請,2024年6月在中國獲批,同年就納入了醫保藥品目錄。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黃心宇表示,將臨床價值高的新藥好藥及時以合理的價格納入醫保藥品目錄,醫保目錄在腫瘤、慢性病、兒童用藥、罕見病等方面的保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參保人將從目錄調整中得到真正的實惠。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