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月中曾突破10萬美元。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將比特幣定位為政府戰略儲備資產,虛擬資產市場迎來一波牛市。熟悉虛擬資產市場運作的香港立法會議員兼Web3虛擬資產發展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吳傑莊,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要研究在美國攪局比特幣、影響傳統資產市場下,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他建議,香港應用好「一國兩制」優勢,「先行先試」將比特幣納入外匯基金資產中,並為國家探索盤活手上比特幣的出路。

吳傑莊近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將比特幣納入國家財政儲備並非新鮮事,目前已經有小國這樣做,甚至作為法定貨幣,「美國部分州份亦已立法要求州儲備之中有10%是比特幣,讓資產配置更多元化」。由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在全球金融市場有極高參與度,特朗普如果大力推動將比特幣納入政府戰略儲備資產,相信必會對全球市場尤其是儲備資產產生重大影響,各國政府不能視而不見。

●吳傑莊指出,將比特幣納入國家財政儲備並非新鮮事,目前已經有小國這樣做,甚至作為法定貨幣。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美政策對儲備資產影響重大

因此吳傑莊向特區政府提多項關注,包括政府會否考慮將數字資產及加密貨幣納入財政儲備,並考慮動用外匯基金持續購買並長期持有;以及評估外國將比特幣定為戰略儲備資產,對內地及香港金融安全的影響;同時怎樣利用香港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先發優勢和獨特資源條件,做好策略部署,以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上作出貢獻。

根據特區政府財庫局的回覆,外匯基金投資於全球多元化的資產類別及市場,以分散風險及提升長遠回報。儘管加密資產並非外匯基金投資的目標資產,金管局的外聘投資經理亦投資於全球多元化的資產類別及市場,在外聘投資經理不同時期的投資操作當中,不排除有個別涉及加密資產的投資,但相關佔比十分小。

外匯基金或持小量加密資產

至於「金融安全」及「試驗田」方面,財庫局則強調特區政府及監管機構會按「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的原則,制訂監管制度以應對加密貨幣市場的風險,確保金融安全;同時繼續完善規管制度,並推出措施促進本港虛擬資產市場的發展。

問及若美國將比特幣定為戰略儲備資產,對內地及香港的金融安全會有什麼影響,吳傑莊認為最有機會是動搖傳統資產的價值,有供應上限的比特幣會成為對抗貨幣濫發、通脹的神器,部分國家相信比特幣更能夠保值,「若經濟大國主動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比特幣的價值將更加穩定,會引起愈來愈多其他國家仿效,並減少持有傳統資產,令傳統資產的價格下跌,會令持有傳統資產的政府財政儲備縮水。」

吳傑莊相信,比特幣對實用功能偏低的貴金屬的價格影響最大,包括黃金和白銀等。雖然比特幣同樣欠缺實用功能,但因其方便儲存和攜帶,反而金銀牽涉不菲的存倉費和物流費,因此在市場取捨之下,傳統貴金屬或會被儲存和交易成本較低的比特幣取代。

他又指,比特幣的交易量愈來愈龐大,並有許多衍生產品已經進入真實的金融市場,如港交所已有12隻掛鈎比特幣及以太幣的ETF在交易,香港證監會亦已發出了7張交易平台牌照,反映其在全球主流社會流通,與十多年前只有極少數人相信比特幣的情況截然不同。

港交所12隻掛鈎虛資ETF
比特幣漸被投資者接受

價格劇烈波動市值細成死穴

不過,吳傑莊亦指出,以每枚比特幣價值10萬美元計算,比特幣全盤市值約2萬億美元,與全球黃金總值約20萬億美元相距一大截,盤子還不夠大;此外,比特幣風險不低,一是價格會大升大跌,二是只知道市場上大約有多少個錢包,但並不清楚背後控制這些資產的持有者身份。在平衡風險和回報後,他認為政府和企業,只應配置少部分比特幣作為財政資產。

政府納儲備 可刺激市場發展增稅收

對於持有比特幣是否有助特區政府對抗財赤,吳傑莊認為雖然政府可以利用比特幣作為資產增值的工具,但要大量持有才會得到明顯效果,政府目前財赤過千億元,鑑於只能少量持有,對滅赤幫助不大,持有比特幣保值功能會大過增值。不過,若特區政府正式宣布將比特幣納入儲備,相信可刺激相關行業在港蓬勃發展,吸引資金和人才,將香港的虛擬資產市場做大做強,這也能為香港帶來龐大的交易印花稅收入。

他表示,若特區政府或企業有意將比特幣納入儲備,需密切留意美國的做法。若發現美國一直增持比特幣,特區政府就應留意,可審慎考慮持有與美國比特幣儲備相若的比例。至於風險則要考慮兩方面,包括價格波動和網絡安全。加密貨幣價格經常受不同消息影響而大幅波動,出現急升或急跌,例如本月中市場就曾因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的一句免責聲明而出現大幅波動。

價格波動大 儲備配置量不能多

吳傑莊又指出,加密貨幣在區塊鏈上完全公開,任何錢包的動作都容易導致市場出現一窩蜂地「跟風」的行為,價格在短時間內跌價七八成很常見。因此,比特幣作為儲備的配置量一定不能多。此外,雖然過去十多年無數黑客嘗試破解比特幣都終告失敗,但仍不能百分百排除比特幣不會被破解而變得一文不值的極端風險。不過,價格風險可利用金融工具對沖,而安全風險則可透過保險對沖。

他亦不建議政府持有「細幣」而應只考慮大型幣種,其交易額排名全球前十大才值得考慮,因為這些幣都是歷史較長及交易量多,足證這些加密貨幣用家多及設計較安全。

傳內地擁19萬枚比特幣 倡來港打包ETF釋放價值

有外國網站指出,中國持有19萬枚收繳得來的比特幣,數量僅次於美國政府的21萬枚。若消息屬實,趁目前比特幣牛市,內地如何盤活、釋放這些比特幣的價值,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其中來港打包成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是一個可行方法。

科大商學院副院長及會計學系副教授黃昊向香港文匯報指出,根據現時內地對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政策限制,以及香港特區政府對加密貨幣和Web3的支持,內地若對持有的比特幣暫時未有具體處置方案,可以考慮把這些比特幣轉讓給香港特區政府,用於支持香港成為數字資產及加密貨幣中心。

●黃昊。 資料圖片

市值近千四億 可成港虛資ETF旗艦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內地或可參考香港當年處理「打大鱷」的官方持股做法,即參考成立盈富基金(2800)的方法。邀請基金公司及資管公司,將手持的比特幣打包成ETF,然後在香港掛牌上市,相信此舉既能充分釋放內地手持的比特幣價值,亦可以刺激港股整體交投,可謂「一石二鳥」。

以近日每枚約9.4萬美元計,19萬枚比特幣市值近180億美元(約近1,400億港元),其市值遠超目前在港交所掛牌的12隻虛擬資產ETF,可成為香港虛擬資產的旗艦ETF。目前港交所掛牌虛資ETF,總市值僅74億多元。

比特幣不止2100萬枚?

比特幣又有「數字黃金」之稱,意指其如黃金般稀缺,根據協議,比特幣總供應量被固定為2,100萬枚,因而具有作為資產「錨」的作用。任何改變這2,100萬枚的情況,必將破壞市場對比特幣的信心。

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今年12月18日發布了一條介紹比特幣的短片,片中字幕出現一句聲明,指該行「不能保證比特幣的2,100萬枚供應量不會改變」,因而引發市場波動,讓比特幣支持者感到不安,懷疑有市場大戶想影響比特幣協議或實施「硬分叉」,以增加比特幣供應量,令幣價從當日高位跌逾3.6%。

修改協議 須逾50%「礦工」贊同

華贏證券Web3合夥人林俊傑對香港文匯報指出,比特幣的供應量和上限是由其核心協議所決定的,該協議是由比特幣協定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出。比特幣的總供應量被固定為2,100萬枚,這一設計旨在防止濫發,並使比特幣成為一種抗通脹的數字資產。

●林俊傑。 資料圖片

不過,比特幣的供應上限,若滿足特定條件也是可以改變的。林俊傑指出,這包括取得網絡中大多數節點的共識,即要超過50%「礦工」贊同需要「硬分叉」,對比特幣協議進行重大修改。如果供應上限被改變,這將直接影響比特幣的核心價值,可能導致信任崩潰,破壞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的地位。但如果修改協議能有利比特幣生態的發展,則可以研究。

林俊傑指,如最近一次的比特幣「硬分叉」,是比特幣現金(BCH)的誕生,它於2017年8月1日正式啟動。這次「分叉」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解決比特幣網絡的擁堵問題,並提高交易處理能力,通過將區塊大小從1MB增加到8MB來實現。比特幣和比特幣現金在設計理念和技術實現上有顯著的差異。比特幣更注重安全性和作為價值儲存的角色,比特幣現金則專注於提高交易速度和降低手續費,以便更好地用作日常交易的貨幣。

香港科學園科培網絡會長李治緯亦向香港文匯報表示,貝萊德在影片中的聲明其實只是一般的免責聲明,市場出現短暫恐慌,主要由於貝萊德的iShares Bitcoin Trust(IBIT)比特幣現貨ETF現時持有約55.3萬枚比特幣,佔比特幣全盤2,100萬枚逾2.6%,持倉價值約542.3億美元,屬於市場大戶,舉手投足都容易引發市場緊張。有市場人士揣測貝萊德有意增加比特幣供應,但貝萊德作為比特幣大戶,增加供應對其並無好處,因為一旦比特幣供應增加,貝萊德的比特幣現貨ETF亦會隨之跌價。

●李治緯。 資料圖片

供應增幣值跌 破壞市場信心

李治緯亦提到,比特幣的供應量並非單一持有人可以改動,相信大多數「礦工」贊成增發的機會甚微,一來礦工分布全球,難以控制;二來增加供應雖可讓「礦工」更易挖到比特幣,但會導致幣價下跌,抵消了增加供應的誘因。目前比特幣供應量已達約1,980萬枚,較去年約1,958萬枚增加約1.1%,供應愈來愈少,「礦工」開採比特幣的算力成本則日益上漲,亦導致比特幣價格持續上升以沖銷開採成本。若比特幣跌價,則難以彌補「礦工」開採成本,因此相信比特幣在短期內都不會增加供應。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