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疾控局今天(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疾控事業高質量發展進展成效有關情況。

國家疾控局傳染病防控司司長雷正龍介紹,今年8月,國家疾控局等9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建立健全智慧化多點觸發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發布以來,國家疾控局在優化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的基礎上:

  • 在1041所哨點醫院開展新冠、流感等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監測,覆蓋了所有地市和代表性縣區。
  • 同時,選取其中部分哨點醫院,開展多種常見呼吸道病原體監測
  • 目前,由中國疾控中心每周向社會發布多病原監測結果,並進行健康提示。
  • 此外,還通過病媒生物、城市生活污水、全球傳染病信息、社會輿情等多種監測渠道,提高傳染病監測的靈敏性和準確性。

國家疾控局正在試點不明原因肺炎主動監測,完善後將逐步推廣。針對新發突發傳染病,正在制定病原微生物報告目錄,明確實驗室報告程序和疾控機構核實處置流程。這個實驗室網絡不僅包括疾控機構的實驗室,還包括醫療衞生機構、第三方檢測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他相關部門的實驗室等。

2023年和2024年中央財政投入經費,支持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省統籌區域傳染病監測預警和應急指揮信息平台,北京、天津、湖北、浙江等省份已初步建成。

為實現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之間傳染病相關數據的有效銜接,在全國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部署國家傳染病智能監測預警前置軟件。截至目前,集成部署到位率達71%,北京、天津、江蘇、山東、湖北、重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經全部集成部署到位。同時,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了傳染病數據自動分析和預警能力。

下一步,國家疾控局將持續健全完善監測預警體系,提高傳染病監測預警能力。公眾可關注傳染病監測預警信息,保護好個人和家人的健康。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