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輔助技術研究中心於12月14日聯同工程及醫療義務工作協會,於校園合辦「輔助技術裝置的演進:邁向平等機會與提升生活質素之路」研討會。活動匯聚約300名來自非政府組織、公私營醫院、復康診所及政府部門的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及業界專業人士參與,分享對香港輔助技術設備最新發展的見解。
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港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理大輔助技術研究中心榮譽顧問陳帆、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及輔助技術研究中心總監方乃權,以及工程及醫療義務工作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張健民為研討會揭開序幕。

研討會邀請了十位來自健康科技領域的傑出代表進行演講,並展示八款輔助技術設備。陳帆分享其對輔助技術設備顯注提升生活質素的看法。他表示,在推進輔助技術的路上,最大的回饋是得到服務對象由衷的感謝。「試想像當有人說『我曾經需要別人餵食,但現在我可以自己進食』時的喜悅、『我曾經因為需要別人幫忙清潔身體而感到羞愧,但你讓我自己做到,重拾尊嚴』時的如釋重負、『站起來走路是我的夢想,使用外骨骼讓我夢想成真』時的感動。這些常被忽視的簡單日常,對於那些無法獨立完成的人來說,卻代表着巨大的成就。」他指,支持和關懷對殘疾人士的意義重大,輔助技術設備深刻地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岑浩强致辭表示,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多年致力提供頂尖教育以培育醫療社科專才,推展創新及具影響力的科研以解決複雜的社會和健康挑戰、提升人類福祉。理大輔助技術研究中心首次與非政府組織工程及醫療義務工作協會合作,舉辦以輔助技術為主題的研討會。參加者可以通過探索輔助科技的現況,重新思考它對香港社會,特別是殘疾人士的影響。
方乃權表示:「現時香港有約50萬名殘疾人士,隨着人口老齡化,估計未來對輔助技術有需求的人口或增至100萬人,為更好支援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研發輔助技術設備的需求迫切。輔助技術研究中心將繼續倡導並加強香港及大灣區輔助及康復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商業化發展。」
工程及醫療義務工作協會總幹事尹家碧期望輔助技術設備能幫助有需要人士提升生活質素,實現更充實的生活。是次研討會加強行業交流及合作,提升公眾對輔助技術的認知,並把知識轉化至社區層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