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會批准九巴、城巴及新大嶼山巴士的加價申請,加幅介乎4.3%至7.5%,下月5日實施。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昨日批准九巴、城巴及新大嶼山巴士的加價申請,加幅介乎4.3%至7.5%,下月5日實施。特區政府運輸署估計實施新收費後,約八成乘客每程多付的車資不超過0.5元,並在制訂個別路線實際票價時會作出適當調整,例如市民常用路線會採取較低加幅、旅客多用路線採取較高加幅,同時會鼓勵巴士公司繼續為乘客提供月票及轉乘優惠。為減低加價壓力,政府會協助和督導巴士公司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開源節流,包括進一步開拓非票務收入的來源、把握「一簽多行」旅遊業機遇開辦具特色的旅客服務路線,以及因應乘客需求改善和重組路線,提升巴士網絡的營運效率。

特區政府發言人昨日表示,在審批加價申請時已進行大量把關工作,包括預測財務表現、市民的接受程度及負擔能力、服務質素等,最終決定於下月5日起,九巴票價加4.3%、城巴加價7.5%,以及嶼巴加價6.5%,政府設立的隧道費基金亦發揮作用,有效將九巴加幅降低0.9個百分點。

16年間累計加幅低於通脹

發言人表示,以2008年年中以來的數字為例,連同今次獲批的加幅後,三個專營權在約16年間的累計票價加幅,一年平均數大致是1.6%至2.2%之間,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同期累計變動的一年平均數約為3%,家庭月入中位數在同期累計變動的一年平均數約為4.2%,即加幅低於該兩個數。

●李頌恩表示,約八成乘客每程多付車費不超過0.5元。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運輸署署長李頌恩其後會見傳媒時表示,九巴及城巴批准的加價幅度已經比兩巴提出的申請加幅減低2個百分點至2.2個百分點,實施新收費後,約八成乘客每程多付的車費不超過0.5元,約九成半乘客每程須多付的車費不超過1元。

她表示,巴士服務一直受市民歡迎,每日照顧三分之一的出行乘客量,而港鐵的路線欠缺彈性,巴士路線設計則有較大彈性,故雙方並不存在惡性競爭。特區政府規劃新的鐵路和巴士路線時都希望做到接駁功能,相信巴士公司正努力想辦法提升服務質素。

李頌恩表示,為推行綠色運輸,巴士公司承諾購買共600輛電動巴士,政府會提供資助計劃支援,這些公司在更換電動巴士後,應該可以節省燃油開支及車輛維修等開支,做到更好的成本效益。

鼓勵巴士公司推月票及轉乘計劃

她強調,香港未來會有更多新發展區,需要規劃不同的巴士路線及設置車廠,期望日後規劃新交通路線時,巴士繼續扮演接駁等角色,署方亦鼓勵巴士公司推出月票及巴士轉乘計劃等,其中城巴已公布明年提供更多優惠。

城巴表示,今次是公司過去15年來第四次票價調整,根據目前城巴市區及新界巴士網絡專營權平均車費8.1元計算,每程車資平均將上調約0.6元。城巴來年將繼續拓展收入來源,並持續提升業務效率以降低營運成本,已投資建立全新人工智能車長編更及車務編排系統,結合新一代營運控制中心於明年投入運作,令顧客體驗及服務水平提升至全新高度。

城巴將於明年推出全新常客獎賞計劃,配合重新設計的手機應用程式及網站推出,進一步增強顧客體驗。

九巴表示,加價後乘客每程車資平均加0.3元。「九巴月票」售價亦以相同幅度調整至每張834元,同日生效。九巴指盡力為乘客提供車資優惠,包括在不同路線之間推出轉乘計劃,亦採取各種方法開源節流,包括調撥資源到有服務需求的地方,以優化巴士服務網絡及提升營運效益;開拓非票務收入來源,例如在巴士站設便利商店、自助櫃等乘客增值服務、為商用車提供支援服務等。然而,面對乘客量減少及營運成本上升所造成的壓力,公司實在有需要調整票價,以帶來更穩健的財政狀況,維持和不斷提升巴士服務質素,適時引入安全、環保和乘客體驗的新措施。

議員批加幅過高 倡拓非票務收入

香港3間巴士公司獲准加價,數名立法會議員批評,加幅過高、不合理,尤以城巴加價7.5%,遠超通脹。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指,巴士幾乎年年申請加價,九巴過去5年累積加幅21%,城巴更達31.4%,新大嶼山巴士累加23%,令市民負擔沉重,擔心巴士加價可能促使市民轉搭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形成惡性循環,令巴士乘客量愈來愈少,建議巴士公司積極開拓其他非票務收入。

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張仁良表示,理解適時作出合適度加價,有助巴士營辦商維持足夠財政資源,在繼續提供安全、高效而穩定的巴士服務之餘,能持續提升薪酬待遇維持專業優秀的員工團隊,並作出必要投資提升服務,以確保專營巴士服務符合社會和經濟的最新需要,配合香港的長遠發展。

就今次加價而言,交諮會留意到政府發揮了把關角色,將兩個較主要專營權的加幅調低。交諮會認為特區政府應繼續鼓勵及協助營辦商,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開源節流,包括透過優化巴士網絡提升營運效益,進一步拓展非票務收入,以紓緩加價壓力。

促增賬目透明度 讓公眾立會監察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陸頌雄對3間巴士公司加幅超過通脹表示失望,強調運輸署應加強監察巴士公司服務,改善服務吸引乘客才是增加收入的最佳方法。同時,政府應拆牆鬆綁,協助巴士公司增加非票務收入,又希望巴士公司能夠推出更多優惠,包括更多月票、即日來回程優惠及分段收費等,以減輕乘客負擔。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張欣宇認為3巴是次加幅太高。綜觀近年通脹、國際油價,以及巴士客量,再加上政府設立隧道費基金,認為不應該讓巴士大幅加價,這些公司有必要提高賬目透明度,讓公眾和立法會監察。深圳已恢復「一簽多行」,將有更多旅客來港,而跨境線亦為巴士公司帶來利潤,相信客量會進一步回穩。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田北辰質疑,巴士加價缺乏機制管控,每次票價加幅都比通脹高,「我擔心加價減低巴士的競爭力,流失更多乘客,巴士加價機制應與通脹掛鈎。」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