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燁

美國自立國以來,就一直存在極為嚴重的政商勾結問題,由早期的鐵路建設到後期的工業革命,再到現代的軍工企業和科技企

業,私人資本與政界的關係一直錯綜複雜,但當今世界首富馬斯克以現任企業老闆兼行政總裁的身份,以私人財富操控選舉,藉與特朗普的私人關係成為下屆政府中權力最大的一員,再公然為自己及名下企業謀取利益,則是完完全全跨越了政商之間的紅線,已經不是單純的政商勾結,而是政商合一,勢必對美國的所謂民主制度產生極為深遠的負面影響。

雖然距離特朗普正式上台還有大約一個月時間,但馬斯克已經從對特朗普的不到3億美元「投資」中獲利甚豐,單是從大選日到上周五的短短個半月內,馬斯克的財富就增加了超過1,700億美元,無論從回報率還是回報時期來看,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甚至連以「奇貨可居」聞名的呂不韋也肯定自愧不如。

政商勾結在美國早已是公開秘密,企業或富豪為了推動涉及自身利益的議題而向政客捐獻游說,或是在商界有成就人士加入政府成為官員,都已是屢見不鮮,不過至少在表面上,這種政商勾結還是存在一條紅線,就是商人只能間接影響、而不能直接參與政策制訂,商人從政的大前提就是「棄商」,最起碼是不能一邊當企業老闆(或高管),一邊當政府高官。

不過馬斯克與特朗普的合作就完完全全跨越了這條紅線。過去一個半月,我們可以看到馬斯克正赤裸裸地,利用他身為特朗普候任政府官員——或者所謂「顧問」,畢竟至今沒有人知道馬斯克在即將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中的定位是什麼——的身份,策劃推翻一些重要的監管條例,讓他名下企業如Tesla等得以解開監管枷鎖,在自動駕駛等最高新範疇大展拳腳。

政商關係之間的紅線之所以需要存在,除了是要避免最基本的利益衝突問題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因為公共政策、商業利益與個人需求之間,往往不能共存,對私人企業有利的政策,對整體公眾而言卻不一定有利,如果公共政策完全按照私人企業所希望的方向制訂,結果往往會是災難性的。2008年的金融海嘯成因之一,就是金融監管政策向金融機構所希望的方向靠攏,這條紅線守不住的結果就是導致公眾對金融機構和政府的信心大減;同理,假如將來在馬斯克主導,美國政府大大放寬了對汽車自動駕駛的監管,然後因為釀成了嚴重車禍或醜聞,屆時公眾對政府、汽車業界和自動駕駛技術的信心,自然也會大大削弱。

過去幾年,特朗普及他的信徒們一直宣稱美國政府背後存在一個「深層政府」,在幕後實際控制美國,從而保護相關持份者的既得利益,然而馬斯克現在所做的事,正正就是以「打倒深層政府」為名,建立由他自己操控的「深層政府」,豈不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