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逸華 汕頭市政協常委 黃大仙區議員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深圳主持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促工商界以港為家,倚港興業,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經濟增長新功能。中央一直以來對香港經濟發展寄予厚望,推出拓展和擴大香港經濟發展不少有效措施。
為了提振市民對香港經濟的信心及市場氣氛,香港社會必須高度配合,形成由特區政府、工商各界以及廣大市民同心合力、抱團合作的新局面。今日香港不但進入了「由治及興」的新局面,更因為香港在「一國兩制」和「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下,可以創造出更多激活經濟的好方法。
工商界作為支撐香港經濟的最大動力,在香港未來發展的大型建設上,當然要擔當重要角色和負起重大責任。因此,出席深圳座談會的工商界代表都圍繞如何以實際行動促進香港「由治及興」,助力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提出建議。
香港經濟發展不能單一依賴工商界,全港十八區都應該從基層動起來,才能更好提振香港經濟的信心及市場氣氛。以黃大仙區為例,如何充分利用區內的特色因素,是值得認真思考的課題。黃大仙區是十八區中唯一的內陸區,依靠獅子山和飛鵝山,有不少風光明媚的行山徑,絕對有優勢發展一直受中外遊客喜歡的行山旅遊經濟。而黃大仙也是道教及其他宗教的聚集地,可以發展多元文化的宗教交流,增加區內的經濟活力。
過去一年,黃大仙區議會提振地區經濟工作小組舉辦了不少活動,例如元宵花燈市集、Chill甜絲絲慶回歸、找尋潮汕非遺文化嘉年華等特色活動,深受市民及旅客的喜愛,為地區經濟打了一支強心針,成為提振經濟不可低估的力量。
基層對香港經濟所作出的貢獻,是另一個角度體現香港經濟發展的標記。香港十八區都有不同的民俗、民風和不同特色的節目、活動,發動各區搞活本區的經濟活動,不但可以激活區內市民的消費,更可以聚沙成塔,為提振香港經濟作出踏踏實實的成績。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