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知名女作家瓊瑤昨日(4日)被發現在台灣新北淡水區家中輕生,終年86歲。她有着言情小說作家、散文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作詞人等多個身份,多部作品的影視劇改編版,都成為紅遍大江南北、承載無數人時代回憶的經典;不少劇集更是走出國門,在東南亞地區斬獲大批粉絲。著名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汪海林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瓊瑤的作品不僅具有深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底蘊,還體現了她對於真愛的執着追求;優美的文字與生動的人物觸動着廣大讀者的心弦。他還透露,瓊瑤曾頂住綠營人士的壓力,積極申請加入中國電影文學學會,並於2015年成為當時學會唯一的台灣地區會員。

●台灣女作家瓊瑤(紅衣)登山行山。

瓊瑤在家中輕生辭世的消息一出,震驚外界。來自台灣媒體的消息稱,昨日下午,瓊瑤遺體已被送抵台北第二殯儀館,士林地檢署檢察官也準備前往殯儀館進行相關檢驗。截至昨日晚間,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公布檢驗結果稱,認定瓊瑤死因無他殺嫌疑,已向家屬開具屍體檢驗證明書,並將遺體發還家屬以處理後事。

輕生前祭前夫 泣「不如歸去」

台媒報道稱,3日晚間,瓊瑤與家人共進晚餐時,曾告訴兒媳婦「明天中午來我家找我」,4日午,瓊瑤兒媳婦依約到了瓊瑤住處後,一開門不見瓊瑤人影,直到找到房間後,才發現人已陳屍於沙發上,便趕緊打電話報案。

瓊瑤此番輕生,並非沒有預兆。11月27日,她曾在社交賬號上發文悼念亡夫平鑫濤,貼出他當時在病榻上和花葬的照片,並附上小詩嘆曰「不如歸去」。瓊瑤丈夫、台灣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平鑫濤辭世於2019年,其晚年因罹患失智症並經歷過大、小中風而長期臥床。其間她為丈夫應否插鼻胃管,而與3名繼子女爆發激烈矛盾。2016年3月,眼見插喉令丈夫備受折磨及痛苦,她曾為他爭取放棄治療,希望他可以走得有尊嚴,但遭到繼子女激烈反對。

瓊瑤辭世後,其生前所錄《當雪花飄落》短視頻,被親友放上了瓊瑤的Facebook賬號上,遺書的內容也在同時曝光。視頻中,瓊瑤在悠緩略帶傷感的「送別」樂曲中說:「當雪花開始紛紛飄落,我心裏輕輕的唱着歌,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生命裏的雪季沒錯過……」諸多網友於瓊瑤Facebook賬號下留言,對瓊瑤的突然辭世表示驚訝與不捨。

不忘勉年輕人經得起磨煉

瓊瑤雖然選擇輕生,但在遺書中卻勉勵年輕人要活得瀟瀟灑灑。瓊瑤說:「『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上蒼對於生命的過程,設計得不是很好。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於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萬一不幸,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我曾經目睹那種慘狀。我不要那樣的『死亡』」,但她又在遺書後部多次勉勵年輕人不要效仿,「我是『火花』,我已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我要說的話,都錄在我《當雪花飄落》的視頻裏了。希望我的朋友們,多看幾次視頻,了解我想表達的一切。」「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終站實行的!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

據悉,早在2017年,瓊瑤就在一封寫給兒子與兒媳的公開信中,表達過自己對身後事的看法,表示萬一到了該離開之際,希望不會因為後輩的不捨,讓自己的軀殼被勉強留住而受折磨,也借此叮嚀兒子、兒媳別被生死的迷思困惑。

央視將放映瓊瑤名劇悼念

瓊瑤代表作有《窗外》《還珠格格》《煙雨濛濛》《一簾幽夢》等。電影頻道(CCTV6)昨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自1963年首部長篇小說《窗外》出版以來,瓊瑤在60餘年中創作了70餘部文學佳作,許多小說經過影視化全面推動瓊瑤作品的發展與傳播。其中就包括該頻道將於12月6日(本周五)13:45播出的這部《心有千千結》。

電影頻道發文續指,「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部具有典型瓊瑤式愛情主題的影片,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推動了「二秦二林」時代的開啟。本周五一起回味瓊瑤作品裏的浪漫情懷。

瓊瑤生前作品捧紅眾多「瓊女郎」

瓊瑤發表許多暢銷小說後,紛紛被影視製片人搬上大熒幕翻拍為電影。包括林青霞、林鳳嬌、劉雪華、蕭薔等眾多知名演員都是因為飾演瓊瑤筆下的男女主角而走紅。

●作家瓊瑤生前透過天下文化出版社發表新書「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 資料圖片

1980年代中期,瓊瑤轉戰電視圈,以她的作品拍攝的一系列電視劇,其間捧紅了劉雪華、俞小凡、岳翎、陳德容、蕭薔、林心如等女星,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瓊女郎」。

1990年代,隨着《一簾幽夢》、《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作品在內地的熱播,范冰冰、趙薇、蘇有朋、古巨基和林心如等明星開始被內地觀眾所熟悉。

1998至2013年,瓊瑤將幾部收視率高的作品重新拍攝,也推出了新戲《花非花霧非霧》等,再度捧紅方中信、秦嵐、張睿、 李晟、李佳航、海陸、趙麗穎等人。其中秦嵐、李晟、海陸更有「新一代瓊女郎」之稱。

汪海林:瓊瑤所倡愛情精神仍具時代價值

(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著名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汪海林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瓊瑤以其獨特的情感表達和生動的人物刻畫而廣受讀者喜愛。在70後、80後眼中,她的作品與金庸的武俠小說並駕齊驅,成為這代人年輕時文化消費的重要選擇。他並回憶了瓊瑤於2015年,頂住台灣綠營壓力,鄭重申請加入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的往事。

「無論是課堂上偷偷翻閱的小說本,還是後來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的經典作品,瓊瑤的名字都深深地烙印在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心中。」著名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汪海林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瓊瑤的作品不僅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還體現了她對於真愛的執着追求。她以古典詩詞為靈感,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入現代故事中,創造了一種獨特的「中國風」。同時,她的作品又透露出對自由浪漫愛情的嚮往與追求。儘管在當今網絡時代,新的表達方式層出不窮,但瓊瑤所倡導的愛情精神依然具有時代價值,甚至在某些方面顯得尤為珍貴。

汪海林認為,瓊瑤還是一位具有敏銳商業眼光和出色製作才能的編劇、製作人,她以自己的作品版權撬動投資和製作,成功成為影視製作人,並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演員。從秦漢、林青霞、鄧光榮到馬景濤、俞小凡,再到後來的蘇有朋、保劍鋒、蕭薔、方中信、秦嵐等,眾多明星都因出演瓊瑤的作品而走紅。

汪海林還向記者回顧了瓊瑤於2015年加入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的往事。「瓊瑤的《梅花烙》被于正抄襲,氣得大病一場。她的律師王軍找到我,說瓊瑤女士起訴了,這是國內第一次在影視著作權糾紛中啟用『專家輔助人』,希望請我做她的專家輔助人,我經過考慮,接受了。最終,法院判決于正賠償高額費用並道歉。」汪海林告訴記者,在這場官司中,瓊瑤不僅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還得到了百餘位內地知名編劇、導演和影視從業人員的支持和聲援,令其感動落淚,並主動提出加入學會。

「瓊瑤提到:『不知道我有沒有資格領表、申請加入學會,成為貴會唯一一個台灣地區的會員呢?如果可以,我會引以為傲!』」汪海林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瓊瑤的加入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申請過程中,她面臨着不小來自台灣綠營的政治壓力。但她不為所迫,毅然向學會提交了正式申請。經過正式討論,學會通過了她的申請。為慶祝這一重要時刻,學會還在北京舉行了一個小型儀式,正式宣布瓊瑤成為學會的台灣地區會員。

「得知瓊瑤女士不幸離世,感嘆一個時代的結束,光陰易老,人生總有告別時。言情小說的大師,以這種方式離開,如一簾幽夢的終結,也是戲劇的落幕,女主角的離去,當然不會平淡無常。唯祝老師一路走好,雪花飄落之前,你已是一片雲。」汪海林於社交媒體發文悼念道。

粉絲紛紛發文悼念

食趣無限:在那個年代,瓊瑤的作品陪伴着無數青年男女度過了青春歲月,成為他們心中對愛情憧憬的藍本。如今雖已離去,但那些經典角色與動人情節會不斷被提及、回味,她為華語文化添上的濃墨重彩,永不褪色!

水雲間含煙山莊:瓊瑤阿姨一路走好……對於阿姨,我們永遠珍藏着,懷念着,從前、現在,直到永遠。

感受春日:擁有過體驗過了生命的美好,所以可以放下,瀟灑地離去…雖感突然,但是能理解老人家的意願。謝謝帶給我們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一路走好,瓊瑤阿姨。

黑貓叮噹:其他的先不談,這篇遺書寫的還是挺好的,很坦然,也在生命的最後,勸慰年輕人認真體悟生活,走好吧。

北疆小牛:還記得小學每年寒暑假必蹲守在電視機前追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跟着劇中人笑也伴着劇中人哭。瓊瑤劇是一個時代的象徵,瓊瑤老師燃燒過的燦爛。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瓊瑤生平及其作品回顧

瓊瑤,本名陳喆,1938年生於四川成都,籍貫湖南衡陽。有着言情小說作家、散文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作詞人等多個身份。知名小說作品有《煙雨濛濛》《庭院深深》《一簾幽夢》《梅花三弄》系列(《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還珠格格》三部曲,亦有50集連續劇《花非花霧非霧》等。多部小說曾被改編為影視劇,並成為紅遍大江南北的、承載了無數人時代回憶的經典作品。

1947年,發布首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1955年,以心如為筆名發表小說《雲影》

1963年,發表個人正式出道小說《窗外》

1964年,出版長篇小說《煙雨濛濛》與小說集《六個夢》等作品

1965年,《婉君表妹》電影為首次作品翻拍

1966年,為《花落誰家》電影歌曲填詞

1975年,出版長篇小說《在水一方》

1985年,進入影視劇製作行業,推出電視劇《幾度夕陽紅》並大獲成功

1988年,憑《庭院深深》劇獲第23屆金鐘獎編劇獎

1989年,出版自傳《我的故事》

1990—1993年,製作的電視劇《婉君》《梅花烙》等播出

1998年,編劇並參與製作的電視劇《還珠格格》播出,後獲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電視連續劇

2001年,編劇並參與製作的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播出

2018年,發表首本跨界繪本《小黑與大白》整理出版《瓊瑤全集》

2019年,完成長篇小說《梅花英雄夢》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雨竹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撒瑪利亞會熱線(24小時/多種語言):2896 0000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18288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人生熱線:8100 8012

利民會:3512 2626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小時):2466 7350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http://www.openup.hk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