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香港芭蕾舞團的演出。 資料圖片
●圖為香港中樂團的演出。資料圖片

各界倡引私人機構支援藝術文化項目 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圈

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昨日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詳列四大發展方向、六大原則及71項措施。香港各界人士昨日回應時表示,《藍圖》將鞏固香港國際級文化創意之都的地位,並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把本地文藝創意產業推至新的發展台階。同時,《藍圖》將為業界帶來大量機遇,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緊密聯繫,也為香港的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帶來更大的市場和發展潛力。●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芸、文森

民建聯民政及文體事務發言人鄭泳舜表示,他特別關注弘揚中華文化以及發揮西九文化區的品牌效應功能,在完善產業生態圈方面,他建議參考外地的做法,考慮引入私人機構支援藝術文化項目並給予稅務優惠。

他希望西九文化區藝術品交易市場能與國際接軌,同時,強化對內地及境外產出相關品牌的文化藝術表演及展覽項目,打造西九文化區為文藝創意相關產業的國際平台,並強化與內地的互動交流。

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及發展香港特色文化內涵上,鄭泳舜建議推出熊貓社區保育及文化計劃,盡快敲定流行文化館的選址,引入沉浸式互動體驗內容。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他支持政府定期更新香港非遺名錄,在中華文化體驗館的落成前後,盡快制定香港非遺代表名錄傳承人機制,並推出恒常非遺與傳承人資助推廣及培訓項目。

讚《藍圖》為中小藝團解決場地問題

香港藝術發展局副主席楊偉誠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欣喜見到一份具備前瞻性、了解市場發展實況、全面及進取的發展藍圖。他特別關注協助香港中小藝團解決場地及拓展市場方面,香港中小藝團一直面對表演場地不足的問題,局限了本地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界的發展,如容許戲院用作現場表演、工廈改建為小型劇場或黑盒劇場就好。

他認為,《藍圖》也為藝團及藝術工作者提供在市場推廣、發售門票、社交媒體等方面的訓練課程,提升他們以市場方式推廣自己的作品的能力。

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主席劉文邦表示,香港藝術中心在公共藝術活動方面擁有超過18年的豐富經驗,期待與特區政府及各界攜手合作,激發更多創意,促進文化交流,為市民帶來更豐富的藝術體驗,活動包括明年「藝術三月」期間舉辦的「Collect Hong Kong」,旨在幫助本地藝術家拓展國際市場,促進文化及旅遊的雙重發展;今年新開展的Kids Corner兒童藝術課程及短期藝術課程,則旨在培養新一代的藝術人才。

倡設基金推動文創機構交流

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李平表示,文藝創意產業的發展有賴與其他海內外機構的合作,促進文化資源共享和專業交流,以進一步提升文化推廣的成效。他建議政府設立基金,提供平台讓文藝創意機構來港交流,與各學術機構互動交流,以推進藝術創意產業的發展。「我們相信,透過政府與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可以進一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香港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成為連接內地與世界文化的橋樑。」

他認為香港發展文創產業的機遇是把文學藝術、語言、歷史、文化與人工智能,以及現代數字科技結合起來,利用香港的優勢和大灣區合作潛能,在創意產業方面作出具體貢獻。

三聯文化基金創辦人兼主席李安表示,《藍圖》中提出打造香港成為「流行文化之都」,香港在這方面大有可為,「只是如何有深度地去做,真的做到令人覺得『哇』,需要業界要有許多幫忙。」她認為現在坊間關於流行文化的展覽等大多過於一般化,只是簡單將歷史與內容鋪陳出來,缺乏深度。

「我們一直做相關工作,我們發現只要有特色,反而容易吸引人來。現在來香港的遊客喜歡自己去發掘內容,他們是比較有質素的,我們要以他們為目標受眾,要自強,真的要做有質素的活動,才能上一個台階,去證明香港仍然有這方面的特色。」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