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儀(左)認為,香港作為財富管理業務平台,需各項措施繼續配合。圖中為余偉文。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涂穴)特區政府近年致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私人財富管理公會(PWMA)與畢馬威昨日發布的《香港私人財富管理年度報告》就顯示,2023年是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的轉折點,資產管理規模(AUM)重拾增長,按年升1%至9.022萬億元,淨資金流入為2022年的3倍(即增長兩倍),反映出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的韌性。大部分受訪PWMA會員公司對未來5年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主要是認為中國內地市場仍存在巨大財富機遇。受訪公司預計,來自中國地區的資產管理規模於未來5年將持續增長。

今次為PWMA與畢馬威公布的第九份相關報告,報告的主要結果來自對PWMA機構會員的調查,調查及訪談均於今年7月至 9月期間進行。今次的報告特別強調了特區政府近年來有關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吸引人才的各項舉措。報告還提到於2024年《施政報告》,當局提出更多激勵措施,如擴大稅務寬減範圍及開拓新銷售渠道,均受業界熱烈歡迎。

港領先財管中心地位穩健

根據報告,2023年乃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的轉折點,資產管理規模(AUM)重拾增長,錄得相當於前一年的近3倍的強勁淨資金流入,資產管理規模增加至90,220億元,彰顯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的韌性。香港作為領先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依然穩健,受訪公司對監管的擔憂顯著下降。為鞏固香港的地位,報告建議業界應繼續向政府提供具針對性的意見。

展望未來,儘管面對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央行利率變動及數碼變革等重大的經濟不確定性,大部分受訪者對未來5年的市場前景仍持樂觀態度,特別是考慮到中國內地市場仍存在巨大的財富機遇。

有14%公司表示「非常樂觀」,62%表示適度樂觀,表示中性的有21%,認為悲觀的僅3%。受訪公司同時預期,以少於500萬美元至1,000萬美元財富領域為服務對象的財富管理公司將大幅增加。

內地市場依然是主要的財富來源,受訪公司料,來自內地的資產管理規模於未來5年將持續增長。除中國市場外,各公司亦正瞄準東南亞和中東市場的財富機遇。未來5年,21%的受訪公司正瞄準東南亞市場,15%則專注於中東市場。大部分受訪公司視家族辦公室為業界業務增長的重要來源,與此同時亦以年輕一代的財富為目標。

科技人工智能等推動發展

PWMA行政委員會主席盧彩雲昨表示,公會對香港繼續作為領先的財富管理樞紐,並實現淨資金流入及資產管理規模雙增長感到欣喜。特區政府大力發揮其「超級聯繫人」的優勢,以至推動家族辦公室、持續的財富創造、跨代財富傳承的各項舉措,都正為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帶來無窮機遇。科技、人工智能、數碼化以及年輕一代等多方面的進步亦為業界發展帶來深厚影響。

盧彩雲對香港財富管理實現雙增長感到欣喜。

市場對虛擬資產配置料增

今年的調查還提到,比特幣接連創新高掀翻市場,但大多數私人財富管理公司對虛擬資產持「觀望」態度。調查顯示,去年及今年本港加密貨幣交易額增長85.6%,在東亞地區增幅最大。約三分一受訪公司預計,5年內對虛擬資產配置比例介乎6%至10%,較現時增加2至4倍。就投資偏好而言,人工智能及生物科技最受客戶歡迎。報告認為,在發展虛擬資產方面,業界、政府及監管機構之間仍需進一步合作,以改善客戶獲取更廣泛產品範圍的可能。

財爺:港金融樞紐作用不斷擴大

陳茂波表示,國際金融機構對香港資產和財富管理業務前景充滿信心。

(記者 曾業俊)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出席財富管理峰會致辭時表示,香港特區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仍然穩固,最近香港已重返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列,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再次將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市場對香港存在着誤解,例如指香港資金外流,但一些重要事實顯示國際投資者對香港仍然充滿信心。

陳茂波表示,首先香港的銀行存款自2023年初至今年9月飆升約11%,達到1.7萬億元;其次,香港股市逐漸恢復增長勢頭,恒指由年初至今升幅約15%;而今年香港新股集資額約700億元,位居全球第四。

港擁多項優勢續吸引外資

陳茂波續指,香港擁有充滿活力的私募股權和創投生態系統,當中管理的總資本額超過2,300億美元,位居亞洲第二,僅次於中國內地,是亞洲第一大對沖基金基地。資產管理總規模為4萬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約30%。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的獨特聯繫及在大灣區的戰略地位,使國際金融機構對香港資產和財富管理業務的前景充滿信心,當中許多機構正擴大在香港的業務,租用更多辦公室,並將高級管理人員重新調回香港。

陳茂波又指,香港擁有亞洲最多的超高淨值人士,目前有約2,700個單一家族辦公室。今年3月推出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已收到超過670份申請,料可為香港帶來超過200億元資金;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亦已成功吸引超過100間創新企業夥伴來港,預計可帶來400億至500億元投資,創造17,000個相關職位。

致力擴大與新興市場聯繫

陳茂波認為,香港聯繫世界不同金融市場的作用正在不斷擴大,香港長期以來都是內地資本市場與已發展經濟體之間的重要橋樑,為內地和國際投資者提供進入對方市場的可靠渠道。特區政府致力擴大與新興市場的金融聯繫,促進雙向資本流動,特別是東盟和中東國家。

證監:兩地基金互認安排擬年底前放寬

(記者 蔡競文)香港特區作為中國內地連接世界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推動資本市場發展需要與時俱進。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昨日出席財富管理峰會討論環節時透露,為加強香港在私募基金、對沖基金及家族辦公室發展的競爭力,特區政府有意在年底前進一步放寬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的措施。

事實上,特區政府早前已提出多項相關措施,包括提供稅務優惠,以及在跨境理財通及ETF通進一步擴大香港基金在內地的銷售網絡。梁鳳儀認為,香港作為財富管理業務平台,需要各項措施繼續配合,證監會將確保監管框架保持效率和適合。她又引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內地銀行及保險機構有一半海外資產透過香港持有,並繼續支持香港作為他們的國際投資總部。

近年金融科技領域高速發展,梁鳳儀提到,監管數碼資產時主要是規管產品而非科技,最重要是確保投資者得到保障,以及是否有足夠安全性。證監會正與金管局緊密合作,透過先導計劃探討運用代幣化存款參與債券及基金認購等。

另外,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同一討論上表示,「跨境理財通2.0」自今年2月底生效後,首月南向通的開戶數目已經相當於「理財通1.0」的全年數字,並持續增長,市場反應令人驚喜。然而,目前理財通機制主要服務大眾化財富,未覆蓋較富裕投資者,相信理財通發展至3.0或4.0時,將可以覆蓋更多結構性產品。

金管局:理財通提升空間大

此外,現時理財通的銷售渠道未夠全面,期望未來能與內地達成協議,允許香港專業人員在內地銷售產品,相信理財通未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余偉文強調,目前全球受地緣政治影響,環球利率走勢仍未明朗,銀行體系最重要是建立韌性和緩衝,以保持一定流動性。金管局會要求銀行業進行壓力測試和情景規劃。同時他希望把握家族辦公室分散資產配置的趨勢,以及中東和東盟的機遇。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