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胡臥龍 東營報道)19日上午,「山東省東營、淄博歷史文化探索之旅」活動走進黃河口生態保護區,探訪黃河口國家公園在濕地生態保護和鳥類保育方面的工作和成果。本次活動為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組織的「薪火相傳」平台系列活動,來自港大同學會書院、順德聯誼會總會胡兆熾中學以及曾璧山(崇蘭)中學的香港學生將走進山東東營、淄博兩地,通過探訪、體驗當地獨具特色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了解國家多元文化的起源與傳承。

「來到黃河邊發現黃河並不是想像中波濤洶湧的樣子,顏色也比較淺了。」曾璧山(崇蘭)中學學生陳瑋樂感嘆到,影視劇中經常氾濫的黃河不復「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情,變的很平靜。國家為治理水患,在黃河中遊修建了很多大壩,通過定期沖沙等方式定期沖刷河道,使得中下游很少再出現險情,變得海晏河清,成為鳥類的天堂,值得點讚。
據悉,經過多年悉心呵護,目前在黃河口生態保護區內,鳥類已由建區時的187種增加到目前的373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就有26種,植物種類則由1995年的393種增加到現在的685種。

在黃河口鳥類科普樂園,飼養着一批保護區救助的丹頂鶴,每天會舉行多場放飛活動。隨着工作人員的一聲哨響,丹頂鶴走出鳥舍振翅高飛,隨後圍繞放飛場飛行一周平穩落地,引得香港學生們陣陣歡呼。在觀看放飛表演和近距離觀看丹頂鶴進食後,港大同學會書院林永譽感覺非常新奇,跟他在博物館裏看到的標本完全不一樣。

林永譽告訴記者:「黃河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許多詩人都曾以其為題材,歌頌黃河的壯麗以及母親河的情懷。但是來到黃河口生態保護區,看到各種鳥類優雅身影,更直觀的感受還是自然的和諧,這是很珍貴的生命教育之旅。」
責任編輯:
宋得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