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孟冰 張蕊 重慶報道)重慶長壽區洪湖鎮地處偏遠,寂寂無名,在小鎮的主街上,有一扇長寬不足3米的大門,望之如農村人家的小院正門,走近時或有瑯瑯書聲、或有孩童的歌聲、優雅的鋼琴聲,這是丁星創辦的「重慶市長壽洪湖文化藝術學校」,與旁邊的公立小學不同,這所藝術學校80%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50%的學生因無家長看管而必須住校。
學校校長丁星每天都為孩子們設置了藝術課,課間除了做廣播體操,還設置了集體跳舞環節。她給孩子們編排的節目,風格幾乎都是天真浪漫的。當孩子們跳起舞來,是快樂的、自信的。
丁星說,由於有了藝術課打基礎,這些孩子普遍具有良好的樂感,一首新歌聽一兩遍譜就能跟着和,只需再唱兩遍,糾正音準、普通話,加入情感,就能出色地演繹出來。
洪湖鎮上自打有了丁星的學校,農村的院壩上開始有人翩翩起舞,田坎上也會傳來動人的歌唱。偏僻的鄉村得到了藝術的滋養,變得更加富有靈動的氣息。
「我就想着,怎麼用藝術讓農村孩子得到改變……」幾十年前那個美麗的擅長跳舞唱歌的姑娘已經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老人,但她的心願從始至終沒有改變過。
學校最多時有500餘名學生,隨着農村青壯年人口減少,如今只有55名在讀,其中二年級有3名,一年級沒有招生。今年68歲的校長丁星在接受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只要還有1個孩子,她的學校都會堅持辦學,這是她對「圓滿人生」的註解。
責任編輯:
張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