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曾說:「中國和秘魯相距遙遠,《英漢大詞典》有一個詞語,叫『從中國到秘魯』(from China to Peru),意思是『走遍天下』。」
秘魯遠在地球另一端,卻也是我們走遍天下皆老鄉的「比鄰」。
這座城市的名字竟然叫這個?
海拔3400米的古城庫斯科,是秘魯南部庫斯科省的省會,也是古印加帝國的首都,有「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之美譽。
你知道嗎?「庫斯科」在當地語言中,意思竟然為「肚臍」!作為印加文明的商業、農業與宗教中心,印加人相信,這裏就是大地的中心。
作為「古印加文化的搖籃」,1983年庫斯科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是誰「力大無窮」,聚石成塔?
在庫斯科城郊外,矗立着一座座「石頭塔」。這些巨大的石頭均勻而精確地砌在一起,「拚寫」出石頭搭就的「史詩」。

這裏是庫斯科的薩克薩瓦曼,也被稱為「巨石陣」或「巨石之城」,曾是重要的軍事要塞。這裏到底是誰建的,又是怎麼建的,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實在難以想像,這些重達300噸的巨石是如何被精準拚接,縫隙間甚至連一張紙都難以插入。
又是誰取巨石造城,與山比肩?
古印加帝國的奇跡,不僅在庫斯科城郊外,更矗立於庫斯科西北的山脊。
這裏是安第斯山巔的「天空之城」,也是古印加的「失落之城」。

遠眺,廟宇、宮殿、露台、紀念碑、城牆如畫卷鋪展;
近觀,三萬公頃的石城訴說着未解之謎。

這裏,就是「古老的山巔」馬丘比丘。
15世紀修建,隱匿百年後又重現人間,2007年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1983年,馬丘比丘古神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未至馬丘比丘,怎算抵達秘魯?
彩虹咋跑到山上了?
在距離庫斯科三個半小時車程的安第斯山脈上,隱藏着一片新晉打卡地:彩虹山。

據庫斯科市的官方說法,這些顏色是由土壤蘊含的礦物成分天然形成。

對了,要想看到山上的彩虹,也沒那麼輕鬆,得爬5200米呢……
啊?秘魯人管土豆叫「爸爸」?
在秘魯,五顏六色的可不只有山,還有這種食物!
土豆,在秘魯被稱為「papa」。秘魯竟然有4000多種土豆!
秘魯的土豆不僅顏色多樣,形狀也各具特色。「美洲豹的鼻子」「貓爪」「手掌」……在這裏,見到什麼形狀的土豆你都別驚訝!



在這裏,土豆的用途和吃法也花樣百出。不僅能煎、炸、煮、炒,還能做成麵包、冰激凌,甚至還能泡酒!

據悉,中國也有25%的土豆品種是秘魯品種的改良,是誰的土豆DNA又動啦?
是萌物也是寶物 秘魯最大網紅竟是ta?
雲吃土豆之後,我們再去探探寶。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秘魯的國寶神獸是什麼嗎?
答案呼之欲出——沒錯,就是呆萌又珍貴的羊駝!
秘魯是全球羊駝數量最多的國家,光顏色就有20多種,rua起來超幸福。
羊駝只能賣「萌」嗎?大錯特錯!羊駝可是秘魯「會走路的黃金」呢,它們全身上下都是寶。


保暖柔軟的羊駝毛是世界頂級的毛料,羊駝肉更是鮮美多汁,而羊駝的骨頭、皮革、脂肪甚至糞便還可以製成樂器、肥料和藥品,不可不謂用途廣泛。

對了,中國可是秘魯羊駝毛的最大買家,羊駝玩具更是連續七年亮相進博會,萌趣十足!
跨越半個地球也能找到「老鄉」
漫步在利馬街頭,除了羊駝、土豆外,還有隨處可見的「chifa」、相似的膚色與面孔,讓人不禁猜想:中國人和秘魯人,莫非是遠親?
你知道嗎?每十個秘魯人中,就有一人擁有華裔血統,總數達250萬至310萬。
華人漂洋過海,將醬油、米飯融入秘魯風味,將中文發音當成招牌,將中秘友誼之繩緊緊系在此地。

位於利馬市中心的唐人街,是西半球歷史最悠久的唐人街;而在利馬市中心的中華通惠總局,也已成立140年之久。

一百多年前,華人在這片寶地落地生根。如今,兩國友誼仍在續寫着更多「超贊」篇章。


(來源:央視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