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太赫茲神經網絡能夠以低能耗和高速,直接處理和識別衍射訊息,拓寬了太赫茲人工表面等離激元超材料的應用。(城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 香港城市大學與南京的東南大學研究人員共同開發出創新平面人工等離激元神經網絡(SPNN)平台,新技術由緊密的人工表面等離激元衍射層和相移層組成,同時使用了緊密方式來建構及運用神經網絡。它能高效處理手寫識別、多用戶區分等複雜任務,有望解決傳統的空間衍射神經網絡存在空間傳輸效率低、空間維度大的問題,限制了其小型化與更廣泛的應用。在推動智能通訊、先進計算系統與太赫茲芯片集成等領域極具應用潛力,對6G未來的發展至為關鍵。成果最近發表於《自然通訊》。

左起:陳寶傑、陳志豪、岑鑑文、高欣欣,以及東南大學研究人員共同開發出創新平面人工等離激元神經網絡平台。(城大供圖)

研究由城大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志豪,及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崔鐵軍院士聯合領導。陳志豪指:「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研究資助局、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和城大的支持,擁有極佳的製造和測量設備。這些設備幫助我們及時測試各種構想,並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論文第一作者、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高欣欣解釋,SPNN的緊密、高效與可擴展性使其成為人工神經網絡的最佳選項,解決傳統數字計算機的能耗及不可擴展問題。這種網絡能夠以低能耗和高速,直接處理和識別衍射訊息,拓寬了太赫茲人工表面等離激元超材料的應用。

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東南大學博士生顧澤、博士後馬騫。其他共同作者包括東南大學博士生崔文怡、教授游檢衛,以及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陳寶傑和岑鑑文。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