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國基:新委員會鎖定方向性人才目標 三局共保各行業配對充足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為從香港特區治理架構上落實有關精神,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擔任該委員會主席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強調,委員會將制定可精準回應國家發展策略、行政長官施政的方向性目標,進而統籌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融合發展,讓「搶人才」、「留人才」到「培養人才」均朝着同一目標發展,務求為本港「八大中心」以至各行各業建設,提供充足且與行業相配對的人才資源。他說,委員會將討論吸引全球頂級戰略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來港的政策,並相信香港對該類人才有一定吸引力。●香港文匯報記者姬文風、黃子晉、柴婧
鎖定方向性人才戰略目標,統籌相關政策局實現目標,是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的任務之一。「教育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勞工及福利局各有自己職能,但有時各自發揮,未必可以產生出很好的協同效應。因此行政長官讓我主持委員會,主要目的是協調及領導三局同事。」陳國基表示,國家確立了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委員會將為有關發展配對足夠人才,朝提升科技、新質生產力等方向努力。
委員會轄下的三個政策局設定,有其底層邏輯。陳國基表示,三個局的工作環環相扣,「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知道科技應該如何發展,應該走哪條路,但並無一個人才引入機制在手;勞福局有人才引入機制,但應該輸入哪類人才呢?又或者如果引入的某類人才不足,需要本地培訓,(教育局)該在何時加強相關訓練,課程何時要配合,希望將來學生投身社會有何發展路向呢?」委員會則會發揮領導統籌作用,「有高層統籌,方向性才不會錯。」
教育科技人才體制需一體化
陳國基強調,「搶人才」的政策會不斷優化,來港人才是否續約除由市場決定,委員會亦要有方向性,「即香港未來向哪個方面發展,定了方向之後全面配合方向。我們要將教育、科技、人才的體制一體化,要改革,將來為各行各業提供和補充足夠的人力資源,並且是『啱嘅』人力資源。」他相信這會對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幫助。「搶人才」、「留人才」、「培養人才」三方面均須重視,委員會的成立將可確保各方面均可朝着同一方向邁進,發揮協同效應。
被問到委員會將如何運作,「首先我一定要完全明白各局做事的情況和方向,再共同商討方向,定下方向後再讓各局配合。」陳國基又說,委員會集體考慮,包括是否加強本地學生培訓,課程上如何配合;是否多招外國學生,是否多發獎學金,吸引有能力、但家境一般的學生來港讀書;人才方面,應進一步引入哪類人才,計分制而言哪類人應該計分多些,人才清單又應否修改以配合需要等,然後再一體化執行,相信成效會更顯著。
正籌備秘書處制訂職權範圍
陳國基又表示,委員會未來一定會商討針對全球頂級戰略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來港的政策,「現在人才真的要『搶』,每個國家和地區都很需要人才,香港也不例外。香港(人才計劃)申請數字高,反映香港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
目前特區政府正盡快開展成立委員會的相關工作,包括籌備委員會秘書處、制訂職權範圍、方向性研究等,陳國基形容已是「做得好急」,刻不容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