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尼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了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與前兩份施政報告有所不同,今次增加了不少以經濟為重心的內容,為正在轉型的香港經濟,提出令人思考及具操作性的發展藍本。筆者認為,今次施政報告接納了不同界別人士的建議,充分發揮「齊改革」的精神。
過去幾年,在疫情影響,以及國際大環境的變化下,不單是香港,全球各經濟體都面臨相當的困難,需要為自身的發展道路提出新的方向。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香港要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香港要積極穩妥推進各領域改革,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了題為《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的施政報告,落實三中全會精神,提出一系列措施,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生活質量。
這份施政報告予人的感覺,是李家超願意聆聽社會上不同意見,並作出回應。首先,他接納了筆者及民建聯提出的「提升本港新股上市及融資中心的地位」建議,包括簡化上市審批流程及縮短上市審批時間。另外,有關調低烈酒稅,延長「還息不還本」等工商界提出的建議也獲採納。
在創科及吸引人才方面,施政報告提出不少新舉措。在民生議題上,施政報告提出立法以「簡樸房」解決不適切住房的問題,並提出進一步解決青年人置業的建議。
施政報告全方位布局國際金融中心的策略性發展,致力強化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優化資產和證券市場,以及通過構建國際級黃金倉儲設施和強化交易機制和規管框架等措施,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從而帶動抵押和借用等衍生金融服務,開拓新增長點。有關建議若能納入國家「互聯互通」機制、新增「黃金通」,香港更有機會成為在亞洲時段國際黃金定價權的中心。
事實上,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近年積極拓展資產管理、家族辦公室以及離岸人民幣業務等新增長點。施政報告強調深化互聯互通,豐富人民幣業務,強化國際風險管理、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地位等,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穩固。
當然,香港未來需要更好地發揮「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為全球及內地企業創造更多價值。香港特別要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金融合作,積極在跨境支付、資產管理及綠色金融等領域推進灣區金融融合發展,這將有助進一步深化兩地經濟融合。
評論